[实用新型]养殖用海水净化生态系统的表面流红树林湿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7190.2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3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琛;李鹏全;於俊琦;闫茂仓;曾国权;张立宁;陈劲飞;叶希族;赵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3/08;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海水 净化 生态系统 表面 红树林 湿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殖用海水净化生态系统的表面流红树林湿地,其特征是:由进水区、耐碱植物处理区、落叶沉积池和集水区组成,所述表面流湿地为长方体状,用于沉积水体中的高密度颗粒物质,两个水槽底部相通,中间建立隔水墙,溢流进入耐盐植物处理区;所述耐盐植物处理区,便于维护管理;水体从软泥表层自由流动,汇入落叶沉积池;定期迁移落叶等凋零物,所述落叶沉积池包括沟槽,沟槽底部后侧与集水区相通,沟槽内铺设有网兜用于收集落叶等凋零物,所述集水区的高度低于落叶沉积池。该表面流湿地的水处理规模大、水力停留时间短、养殖水质污染指标去除全面,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并且能够产出较高经济价值的水产副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用海水净化生态系统的表面流红树林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可控制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具有高效低耗、适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及石油开产废水等。现有类型的人工湿地对不同形态氮的去除能力不同且各有优缺点,例如表面流人工湿地复氧能力强,有利于去除耗氧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但占地面积大,维护管理成本较高,常作为污水预处理系统;水平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小、保温性能强、可承受较大水力和污染物负荷,但供氧能力不足。而垂直流人工湿地复氧能力较水平流人工湿地好,但造价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在两种或多种类型的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上,但较少涉及海水养殖用水的规模化处理工艺研究。新鲜海水氮、磷污染物浓度较低,但用水需求量偏大,而现有海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净化指标单一,仅针对氮、磷等污染物指标,水力停留时间长、处理量少,无法满足海水增养殖高量换水要求,且较少涉及浮游生物和细菌微生态调控。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新的技术应当依据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的特点,立足于复合型人工湿地海水处理技术的优点,主要为现有技术的集成并复合升级,而提供高量、水力停留时间短、养殖水质污染指标去除全面的净化工艺流程,构建集生态景观和经济副产品产出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养殖用海水净化生态系统的表面流红树林湿地,该表面流湿地的水处理规模大、水力停留时间短、养殖水质污染指标去除全面,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并且能够产出较高经济价值的水产副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养殖用海水净化生态系统的表面流红树林湿地,其特征是:由进水区、耐碱植物处理区、落叶沉积池和集水区组成,所述表面流湿地为长方体状,长宽比例为5:1;所述进水区由进水槽和沉淀槽构成,沉淀槽上部铺设沉淀斜板,用于沉积水体中的高密度颗粒物质,两个水槽底部相通,中间建立隔水墙,水体自上而下进入水槽,自下而上流出沉淀槽,溢流进入耐盐植物处理区;所述耐盐植物处理区,由根系微生物、土壤基质、底栖生物和耐盐植物单元集合净化表面流动的水体,并由多个独立的滤床模块并联构成,每个滤床模块宽度为4-6米,中间建立0.5-1米宽度的走道,便于维护管理;每个滤床模块高度为1-1.2米,填充软泥,泥质为粉砂质软泥,种植耐盐、耐低温的红树植物,红树植物行间距为0.5米,株间距为0.3米,林间间隙放养菲律宾蛤、泥蚶和大弹涂鱼,放养密度为100-200粒/m2,水体从软泥表层自由流动,汇入落叶沉积池;落叶沉积池高度低于耐盐植物处理区0.2米,定期迁移落叶等凋零物,所述落叶沉积池包括沟槽,沟槽底部后侧与集水区相通,沟槽内铺设有网兜用于收集落叶等凋零物,所述集水区的高度低于落叶沉积池。
进一步的,所述网兜的形状与所述沟槽匹配,网兜架设在两根架杆,架杆设置在竖向支架上,竖向支架上设置有吊轮,网兜的两端绑扎在吊绳上,吊绳架设在吊轮上,竖向支架上设置有吊绳挂钩,吊绳上设置有挂扣,吊绳拉起后采用挂钩扣在挂扣上实现拉起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未经浙江永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7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