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卡扣的内牙弯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6665.6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1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熊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恒兴管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2 | 分类号: | F16L4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国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2 | 代理人: | 李伟涛 |
地址: | 4303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管 弯管 管道主体 卡扣主体 卡合 卡扣 本实用新型 表面设置 连接端头 内牙弯头 卡接条 卡槽 空管 螺纹连接方式 安装固定 拆卸组装 顶端安装 内部安装 一端设置 连接管 螺纹管 螺纹 槽缝 卡环 卡接 内管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卡扣的内牙弯头,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两端通过螺纹分别与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端通过卡环与第一弯管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端头,所述管道主体上方通过卡扣主体与卡合管相连接,且卡合管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合管的顶端安装有螺纹管,所述卡扣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卡扣主体通过卡接条与长空管一端设置的槽缝相固定,所述长空管内部安装有内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螺纹连接方式,配合卡扣和卡槽相互卡接的方式对各个连接管之间进行安装固定,具备拆卸组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弯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卡扣的内牙弯头。
背景技术
在管路系统中,弯头是改变管路方向的管件。按角度分,有45°及90°180°三种最常用的,另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包括60°等其他非正常角度弯头。弯头的材料有铸铁、不锈钢、合金钢、可锻铸铁、碳钢、有色金属及塑料等。与管子连接的方式有:直接焊接(最常用的方式)法兰连接、热熔连接、电熔连接、螺纹连接及承插式连接等。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焊接弯头、冲压弯头、推制弯头、铸造弯头、对焊弯头等。其他名称:90度弯头、直角弯、爱而弯等。由于管件大多数用于焊接,为了提高焊接质量,端部都车成坡口,留一定的角度,带一定的边,这一项要求也比较严,边多厚,角度为多少和偏差范围都有规定。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基本和管子是一样的。为了焊接方便,管件与被连接的管子的钢种是相同的。由于弯头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所以它广泛用于化工、建筑、给水、排水、石油、轻重工业、冷冻、卫生、水暖、消防、电力、航天、造船等基础工程。
目前的内牙弯头不易进行组装和拆卸,存在安装固定不紧密等问题,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的具有卡扣的内牙弯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卡扣的内牙弯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内牙弯头不易进行组装和拆卸,存在安装固定不紧密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卡扣的内牙弯头,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两端通过螺纹分别与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端通过卡环与第一弯管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端头,所述管道主体上方通过卡扣主体与卡合管相连接,且卡合管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合管的顶端安装有螺纹管,所述卡扣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卡扣主体通过卡接条与长空管一端设置的槽缝相固定,所述长空管内部安装有内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表面均设置有弧形倒角。
优选的,所述长空管安装在卡扣主体内部,且长空管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管道主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扣主体内部安装有紧固环,且紧固环中心处设置有槽孔。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过卡扣主体与卡合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沿管道主体中心处呈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管道主体两端通过螺纹分别与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相连接,通过利用螺纹的连接方式对各个连接管之间进行安装固定,方便进行组装拆卸,同时具备连接紧密的优点,第一固定管的一端通过卡环与第一弯管连接,通过利用卡环对固定管和弯管进行固定,可以使得连接更为紧密稳定,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2)管道主体上方通过卡扣主体与卡合管相连接,卡扣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卡接条,卡扣主体通过卡接条与长空管一端设置的槽缝相固定,通过利用卡条和槽缝相互卡接,使得卡扣主体和长空管固定更为方便,同时卡扣主体内部安装有紧固环,配合紧固环对其连接处进行加固密封,保障管道连接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恒兴管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恒兴管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66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