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9871.4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9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丽;张群成;张晓菊;郭鸣周;汪铮;安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B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筒体 外筒体 导丝 可调节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 鞘管 通槽 凸块 贯穿 外部 左右对称布置 上端封闭 上下布置 上下端面 上下滑动 竖向放置 下端开口 对齐 可插入 内侧壁 上端面 上端 侧壁 下端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方便手术的进行;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内筒体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内筒体的外部套装有可沿内筒体上下滑动的外筒体,外筒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结构,外筒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可插入通槽内的凸块,凸块为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初始状态时外筒体的下端与内筒体刻度的最低点对齐,内筒体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丝,导丝的两端分别贯穿内筒体置于内筒体的外部,导丝的上端贯穿外筒体上端面并置于外筒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
背景技术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经常需要向人体内插入扩张器以及导丝以及其他辅助装置进行手术操作,现在大多都是在内窥镜的帮助下,将导丝插入到合适的病变区域进行操作,倒是由于导丝需要伸出内窥管进行操作,在导丝伸出内窥管的部位医务人员没有视野,在后续进行其他插入操作时,医务人员无法准确知道插入的深度,需要借助X 光进行辅助,较为麻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方便医务人员了解导丝伸出内窥管的长度,便于后续手术进行的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方便手术的进行。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内筒体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内筒体的外部套装有可沿内筒体上下滑动的外筒体,外筒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结构,外筒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可插入通槽内的凸块,凸块为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初始状态时外筒体的下端与内筒体刻度的最低点对齐,内筒体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丝,导丝的两端分别贯穿内筒体置于内筒体的外部,导丝的上端贯穿外筒体上端面并置于外筒体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方便手术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筒体向上移动后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4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1,内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2,内筒体1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3,内筒体1的外部套装有可沿内筒体1上下滑动的外筒体4,外筒体4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结构,外筒体4的内侧壁上设有可插入通槽2内的凸块5,凸块5为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初始状态时外筒体4的下端与内筒体1刻度3的最低点对齐,内筒体1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丝6,导丝6的两端分别贯穿内筒体1置于内筒体1的外部,导丝6的上端贯穿外筒体4上端面并置于外筒体4的外部。
为了便于实现外筒体4对导丝6的固定,所述的导丝6穿过凸块5的中心,外筒体4的侧壁上设有水平放置的顶丝7,顶丝7的内侧一端贯穿一侧的凸块5并可与导丝6接触,与顶丝7相对一侧的凸块5靠近导丝6的端面上设有橡胶层8,旋拧顶丝7可将导丝6压紧在橡胶层8上使导丝6与外筒体4固定。
为了便于装置与内窥镜的连接,所述的内筒体1的下端设有对正块9,导丝6的下端贯穿对正块9并置于对正块9的外部。
为了便于使用人员拉动外筒体4向上移动,所述的外筒体4的上端设有截面为马鞍形的支架10。
为了便于计量外筒体4相对内筒体1向上移动的距离,所述的外筒体4和内筒体1均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内筒体1的通槽2的上下距离为5-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未经河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98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牵拉切开刀
- 下一篇:一种自制简易PICC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