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盖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8246.8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6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柳锐;郭一云;邓国强;高国兴;刘长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36;H01M2/08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液孔 液孔塞 注液孔 铅酸蓄电池盖 密封垫圈 加液 上盖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更换 失水 接触位置 螺纹连接 热熔封合 使用寿命 密闭性 上表面 台阶形 尖角 上套 凸起 凸台 向内 装配 补充 延伸 | ||
一种铅酸蓄电池盖,包括台阶形的中盖,中盖上表面上部有凸台,凸台上设有凹槽,凹槽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注液孔;还包括与中盖通过热熔封合装配的上盖,上盖上设有与注液孔位置对应的加液孔;液孔塞装于加液孔内且与加液孔螺纹连接;所述注液孔的底部向下、向内延伸形成回流斜面;所述液孔塞上套有环形的密封垫圈,加液孔与密封垫圈接触位置的底部设有环形的尖角凸起。本实用新型密闭性好、可加液,当铅酸蓄电池出现失水过多的情况下,可通过开启液孔塞进行加液补充,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蓄电池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盖。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实现化学能转变成直流电能的一种装置,现有的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常用为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汽车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蓄电池安装位置通常在发动机仓,环境温度较高,造成蓄电池失水较多,使寿命提前终止,此时蓄电池内部极板寿命并未终止,若加入适量的补充液,可继续进行使用。在以往设计中:蓄电池在制造时密封用户使用过程中不能补加液;或者蓄电池加液孔设计不合理,导致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车辆震动及充电极易造成加液孔漏液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密闭性好、可加液的铅酸蓄电池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台阶形的中盖,中盖上表面上部有凸台,凸台上设有凹槽,凹槽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注液孔;还包括与中盖通过热熔封合装配的上盖,上盖上设有与注液孔位置对应的加液孔;液孔塞装于加液孔内且与加液孔螺纹连接;所述注液孔的底部向下、向内延伸形成回流斜面;所述液孔塞上套有环形的密封垫圈,加液孔与密封垫圈接触位置的底部设有环形的尖角凸起。
所述注液孔有6个。
所述凹槽为长方体,6个注液孔沿凹槽长度方向呈直线均匀排列于凹槽底部。
所述凹槽内设有两个定位孔,上盖上对应设有与定位孔配合使用的定位凸台。
所述中盖上表面两端设有正极铅圈、负极铅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密闭性好、可加液,当铅酸蓄电池出现失水过多的情况下,可通过开启液孔塞进行加液补充,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蓄电池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盖与液孔塞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盖,2、上盖,3、液孔塞,4、正极铅圈,5、负极铅圈,6、凹槽,7、注液孔,8、加液孔,9、密封垫圈,10、尖角凸起,11、定位孔,12、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一种铅酸蓄电池盖,包括台阶形的中盖1,中盖1上表面上部有凸台。还包括与中盖1通过热熔封合装配的上盖2,中盖1上表面两端设有正极铅圈4、负极铅圈5。上盖2上设有与注液孔7位置对应的加液孔8。液孔塞3装于加液孔8内且与加液孔8螺纹连接。液孔塞3与上盖2通过螺纹配合,方便液孔塞3拆卸加液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中盖1取消回流孔,注液孔7担当回流作用。一方面可有效空间内可增大加液孔面积,方便加液;另一方面,注液孔7的的底部向下向内延伸形成回流斜面,方便冷却的液体回流到电池体内部,有效防止蓄电池液体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8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顶盖及其二次电池
- 下一篇:纽扣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