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环形地下蓄水池的自然通风空冷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7366.6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0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侯宪安;石俊昭;田克俭;郑经纬;刘振盛;张海;吴华立;苏鹏;彭程;张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12 | 分类号: | E04H5/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冷塔 斜支柱 散热器 蓄水池 本实用新型 地下蓄水池 展宽平台 自然通风 厂区 环基 塔筒 冷却塔 土建工程量 总平面布置 工程单位 立体空间 设备基础 蓄水能力 环板 外周 地下 节约 挖掘 建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环形地下蓄水池的自然通风空冷塔,包括空冷塔(1)和设置在空冷塔(1)底部的蓄水池(2);所述的空冷塔(1)包括环基(1‑1)、斜支柱(1‑2)、展宽平台(1‑3)、塔筒(1‑4)和散热器(3),斜支柱(1‑2)设置在环基(1‑1)上,塔筒(1‑4)设置在斜支柱(1‑2)上,散热器(3)设置在斜支柱(1‑2)外周,展宽平台(1‑3)设置在散热器(3)和斜支柱(1‑2)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可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建设场地的地下立体空间,简化厂区总平面布置,降低工程单位用地指标。把蓄水池布置在空冷塔环板基础至0m设备基础板之间,在不增加厂区占地的前提下,每座冷却塔提供逾万立方米的蓄水能力,并有效降低蓄水池的土建工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冷却设计或工业给水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带环形地下蓄水池的自然通风空冷塔。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工程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在火力发电厂或其他耗水工程中设置大容量的调节蓄水池(容积从几千到数万立方米)是最常见的设计方案。
在蒸发量大或空气悬浮物较多的地区,这些蓄水池往往被设计为封闭水池。
大容量的蓄水池占用了大面积的建设用地,增加了厂区的布置难度,并导致工程单位用地指标的升高。这些问题在建设场地受限的工程(如山区丘陵、老厂改造、工程用地红线已限定等)中表现尤为突出,甚至会导致土建建设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或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节约用地,提供了一种带环形地下蓄水池的自然通风空冷塔,该实用新型充分挖掘建设场地的地下立体空间,把蓄水池布置在空冷塔环板基础至0m设备基础板之间,在不增加厂区占地的前提下,每座冷却塔额外提供逾万立方米的蓄水能力,并有效降低蓄水池的土建工程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环形地下蓄水池的自然通风空冷塔,包括空冷塔和设置在空冷塔底部的蓄水池;
所述的空冷塔包括环基、斜支柱、展宽平台、塔筒和散热器,斜支柱设置在环基上,塔筒设置在斜支柱上,散热器设置在斜支柱外周,展宽平台设置在散热器和斜支柱的顶部;
所述的蓄水池布置在空冷塔环基上,斜支柱底部穿过蓄水池与环基连接。
所述的蓄水池是由内侧侧壁、外侧侧壁、底板和顶板围成的环形空腔结构,蓄水池内部设置有连接底板和顶板的支撑梁柱和支撑墙,蓄水池的顶板通过支撑梁柱或支撑墙支撑在环基上。
所述的底板为环基及环基顶部向内外延伸的环形板,蓄水池的内侧侧壁及外侧侧壁固定在环基顶部向内外延伸的环形板上。
所述的底板为环基顶部,蓄水池的内侧侧壁及外侧侧壁固定在环基上。
所述的顶板为独立的水池顶板,或者为空冷塔的0m设备基础板和/或硬化地面。
所述的蓄水池的内侧侧壁及外侧侧壁通过柔性止水节点与环基侧面相连。
空冷塔的内部或外部布置有与蓄水池配套的水泵房。
蓄水池沿环向设置一处或多处供进出塔循环水管道穿过的开口或者通道,蓄水池的开口处两侧设置有径向端墙,蓄水池的通道处通过联通管连通,进出塔循环水管道横跨环形基础,进出塔循环水管道与主机循环水系统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7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漆生产的混合厂房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停车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