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智能节能型控温控湿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4376.4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5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彬;邹广;徐正新;卞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林威斯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8;F24F11/75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21500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系统 智能节能 出气口 空调箱 联通管 温控 进气口 回风管 排风管 室内 进口 空调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 风量调节阀 进气口连接 低温季节 室内设备 室外新风 自然冷源 出风量 新风管 连通 能耗 室外 空调 新风 替代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节能型控温控湿通风系统,包括用于向室内提供空气的进口空调箱,进口空调箱的进气口设有用于引进室外新风的补新风管;还包括进气口位于室内的回风管,回风管的出气口设有排风管、联通管以及调节联通管出风量的第一风量调节阀,排风管的出气口与室外连通,联通管的出气口与进口空调箱的进气口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全自动智能节能型控温控湿通风系统在低温季节能够向室内引进外界的低温新风,利用自然冷源替代空调制冷系统,对室内设备进行降温,从而减少了空调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自动智能节能型控温控湿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各类厂房恒温恒湿车间及办公区需要维持室内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才能满足产品质量的需求,车间内部的设备在运行期间会散发热量,因此车间通常会在内部加装空调系统对室内进行降温。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空调系统进行制冷来为室内降温除湿,使室内湿度符合要求,再通过加热升温的方式控制室内的温度需求。由于车间内部运行设备产生的散热量较大,因此对空调制冷量的需求较高,空调常年处于高负荷运转进行制冷,导致空调的能耗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空调能耗的全自动智能节能型控温控湿通风系统,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节能型控温控湿通风系统,在低温季节能够利用室外冷源调节室内温度,从而降低空调的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智能节能型控温控湿通风系统,包括用于向室内提供空气的进口空调箱,所述进口空调箱的进气口设有用于引进室外新风的补新风管;还包括进气口位于室内的回风管,所述回风管的出气口设有排风管、联通管以及调节所述联通管出风量的第一风量调节阀,所述排风管的出气口与室外连通,所述联通管的出气口与所述进口空调箱的进气口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监测车间内部温度的室内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外温度的室外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调节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减小所述联通管的出风量,所述室内传感器、所述室外传感器和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室内传感器能够监测室内湿度,所述室外传感器能够监测室外湿度,所述控制器能够在室外湿度处于预设范围时调整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减少所述联通管的出风量。
优选的,所述回风管设有加强气体流动的出口风机。
优选的,所述出口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回风管的出气口连接、出气口与所述联通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排风管设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和所述出口风机之间。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回风管的进气口设有位于车间内部的室内回风段,且所述室内回风段设有调节所述回风管的进气量的第二风量调节阀,以调整室内压力。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监测室内压力的微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在室内压力高于预设值时增大所述第二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在室内压力低于预设值时减小所述第二风量调节阀的开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微压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智能节能型控温控湿通风系统包括进口空调箱、设置在进口空调箱进气口的补新风管、将室内回风导出的回风管;回风管的出气口设有排风管、联通管和第一风量调节阀,其中排风管向室外排放回风管中的一部分回风,联通管将回风管中的一部分回风输送至进口空调箱,第一风量调节阀对排风管和联通管的进气量的比例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林威斯净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林威斯净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4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