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9411.3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8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琛;房词锋;刘宇;凌云峰;张华;王雅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锐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蒋慧妮;姚姣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星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体 连接器 微流控芯片 本实用新型 毛细管 微流控 上端 实验样本 医疗诊断 拔模角 低成本 密封塞 排气泡 易耗品 中空的 注射泵 下端 中空 装载 出口 清洗 芯片 进口 污染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用连接器,包括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由上端的进口及下端的出口组成,柱体的上端直径大于所述柱体的下端直径;柱体下端的拔模角>0.5°,所述柱体下端的中空内径为0.2mm‑9mm,所述下端的出口外径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孔径相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克服了传统微流控实验室利用注射泵和毛细管与微流控芯片连接的几个弊端。同时,装载试剂的连接器可以直接和芯片相连,避免了长的毛细管所造成的死体积,减少了排气泡所需的大量试剂,解决了气泡不易赶尽的难题。连接器和密封塞作为低成本的易耗品,可以一次性使用,无需清洗的过程,减少实验样本被污染的可能性。为扩大微流控技术在医疗诊断产品中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与外界连接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它拥有容量小(纳升,皮升,飞升级别)以及低能量消耗的特性。人们运用微流控技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由微流控管道为基本结构的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快速样品处理及检测、试剂和样品使用量少等优点。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虽然微流控有着上述的优势,但是利用微流控技术发展出来的成熟产品还很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外界的试剂如何传输到微流控芯片里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微流控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采用注射泵将外界的试剂用毛细管推入与之连接的微流控芯片中,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几个缺点:第一,需要把毛细管中很大的死体积用试剂去填充完后,试剂才能进入微流控芯片中,造成试剂的浪费,弱化了微流控本身试剂用量少的优点;第二,通常微流控管道中不希望在检测时有气泡,用毛细管连接微流控芯片和注射泵时,毛细管中会有很多的空气需要通过微流控芯片中的管道,空气容易形成气泡附着在管道中,使空气不容易赶尽。另外毛细管和注射泵以及微流控芯片的接头处通常会有残存的气泡不易被赶尽,在检测时一旦气泡进入微流控管道,很容易对检测产生干扰,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第三,在医疗诊断领域,通常样品接触的管道和注射器等用户都希望是一次性的,用传统的连接方式很难把注射泵和毛细管变成一次性的。为避免样品间的交叉污染,一个样品和一个样品间需要用大量的清洗剂去清洗注射泵和毛细管,造成了大量清洗剂的使用,检测速度也没法提高。综上,传统的连接方式很难让微流控技术在医疗诊断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用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微流控芯片用连接器,包括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由上端的进口及下端的出口组成,所述柱体的上端直径大于所述柱体的下端直径;所述柱体下端的拔模角为>0.5°,所述柱体下端的中空内径为0.2mm-9mm,所述下端的出口外径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孔径相当。
优选地,所述柱体下端的拔模角为0.5°-6°。
优选地,所述柱体的中空内腔截面呈锥形,且锥形的上口径大于下口径。
优选地,所述柱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鲁尔滑锁或旋锁结构,所述柱体上端的壁厚大于0.3mm。
优选地,所述柱体的内腔上锥面小于标准6%鲁尔锥面。
优选地,所述柱体的上端内腔口径大于标准鲁尔接头的外径4mm,一般为4-5mm。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内腔容积为20-300μL。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的上端选择性的连接有注射器。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上端的入口设置有密封塞。
优选地,所述上端的长度大于所述下端的长度,所述柱体上端的外径为0.5-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锐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锐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9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光降解冷凝循环实验的反应器皿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化学实验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