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7929.3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2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卢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嘉华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7/08;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炉,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面壳层、发热盘层、抗干扰金属层、控制板层、散热层、底壳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以上结构,在发热盘层和控制板层中间增加抗干扰金属层(即增加一块铝金属片(但不只限于铝,包括了所有金属)来阻隔发热盘层产生的对控制板层的干扰)能够有效抗干扰;且把金属片两面涂上绝缘层或者沾上绝缘物,使之双面绝缘,使得其可以防止导电;再者由于有一层金属板的阻隔,一定情度上阻隔了发热盘产生的热量对控制板的应响,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使控制板上的环境工作温度下降30%以上,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控制板的使用寿命能提高5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仅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有关的背景信息,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橱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
电磁炉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磁场电子线路系统(含电磁炉线圈盘);二是用于固定电子线路系统,并承载锅具的结构性外壳(含能承受高温和冷热急变的炉面板)。
现有电磁炉存在诸多缺点如:
A.现有电磁炉结构体积大,不方便携带,
B.体积小的迷你电磁炉因发热线圈盘与控制板距离太近产生太大干扰,无法解决产品本身的EMC问题(电磁兼容性(EMC,即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即EMS)。)
C.现有电磁炉电源线设计是与外壳一体无法取下,收纳很不方便。
D.现有电磁炉散热口一般在底壳下方,不利于安装在上壳的发热线圈盘的散热;并且散热风扇和控制板上的功率管的散热器必须是平行放置(打个比方就是一左一右放),则风扇是从下吸气从上出风,风路是上下垂直的,但是要散热的物体偏偏在水平面上,散热器只能通过风扇在电磁炉中产生的风压进行散热,使散热效果大打折扣。
E.现有电磁炉发热线圈盘是全内置的,只有产生可变磁场的单一作用。
F.现有电磁炉控制板上的散热器厚度大,占用空间大。
故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干扰,体积小,散热效率高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磁炉,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面壳层、发热盘层、抗干扰金属层、控制板层、散热层、底壳层。
所述抗干扰金属层为铝片,将该铝片上下表面均覆盖有绝缘物。
所述电磁炉背面设有品字形插座。
散热层的进风口位于出风口下方。
所述面壳层配置为向下的凹口,发热盘层设有与该凹口相适配的凸起。
所述散热层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控制板层包括带散热器的功率管;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器上下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嘉华,未经卢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7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科用初步检查仪
- 下一篇:一种电梯设备生产中铁屑收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