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传扭伸缩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5373.6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5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范喜群;李鹏;查旋;苗玉礼;刘若虚;樊琳琳;杨玉山;郭洪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转 内管 外管组件 插齿 伸缩管 插槽 啮合 滑动密封配合 轴向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 一体化作业 大泵柱塞 互相分离 轴向延伸 变小 滑槽 适配 装配 外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传扭伸缩管。该可传扭伸缩管包括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组件,内管和外管组件之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内管的外侧与外管组件的内侧分别对应设有外止转座与内止转座,所述外止转座与内止转座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沿内管的轴向延伸的插齿、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插齿适配的插槽,所述插齿与插槽具有随内管与外管组件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互相啮合的啮合位和互相分离的分离位。内管与外管组件之间设有外止转座与内止转座,外止转座与内止转座通过插齿与插槽以实现周向的止转装配,避免了需要在内管上设置滑槽,防止内管的内径变小,保证了大泵柱塞的通过与注采一体化作业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传扭伸缩管。
背景技术
油气井在注汽采油的过程中,由于井筒内的温度升高,管柱会产生热伸长变形从而造成管柱弯曲等问题,目前油井作业中常采用伸缩管对管柱的长度进行补偿以释放管柱的热伸长变形,同时为了降低注汽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会在伸缩管上连接隔热管对管柱进行隔热保温。油气井在采油作业中,经常会需要进行倒扣解卡或者丢手作业,此时则需要从井口向井下管柱传递扭矩,传统的伸缩管则不具备传递扭矩的功能。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45494U,授权公告日为2016.08.1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海上油田用隔热伸缩管,该海上油田用隔热伸缩管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上接头下端设置有内侧连接上扭矩接头的隔热管,上扭矩接头的上端设有键孔、下端设有开口,上扭矩接头内表面键连接有下端与下接头连接的中心管,下接头上端的外侧连接有上端带开口的下扭矩接头,下扭矩接头和上扭矩接头之间设有下管套。该海上油田用隔热伸缩管的上扭矩接头与中心管之间通过键槽结构传递扭矩。
授权公告号为CN207004439U,授权公告日为2018.02.1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传递扭矩的液控启动式伸缩管,该液控启动式伸缩管包括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组件,外管组件与内管之间滑动密封配合,外管组件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上的弹簧爪,内管远离外管一端的端部设有连接头,连接头靠近内管的一端设有连接套,弹簧爪与连接套之间通过可破坏的剪钉连接,弹簧爪上设有对称布置的条形通孔,内管与条形通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沿内管轴向延伸的滑槽,条形通孔与滑槽内嵌入有滑块,内管与外管组件通过滑块、滑槽以及条形孔实现止转配合。
该可传递扭矩的液控启动式伸缩管通过键槽结构实现在内管与外管组件之间传递扭矩,但是需要在内管上设置滑槽并在滑槽内安装滑块,内管设置滑槽之后内管因厚度减小而强度降低,为了保证内管的结构强度需要增加内管的厚度,由于井筒的厚度的限制,通常情况下选择减小内管的内径以增加内管的厚度,而内管的内径减小后则无法使大泵柱塞通过,影响注采一体化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传扭伸缩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伸缩管的外管组件与内管通过键槽结构实现周向止转而减小了内管的内径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传扭伸缩管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传扭伸缩管,包括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组件,内管和外管组件之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内管的外侧与外管组件的内侧分别对应设有外止转座与内止转座,所述外止转座与内止转座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沿内管的轴向延伸的插齿、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插齿适配的插槽,所述插齿与插槽具有随内管与外管组件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互相啮合的啮合位和互相分离的分离位。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内管与外管组件之间设有外止转座与内止转座,外止转座与内止转座通过插齿与插槽以实现周向的止转装配,避免了需要在内管上设置滑槽,防止内管的内径变小,保证了大泵柱塞的通过与注采一体化作业的进行。
所述插齿具有齿尖,所述插槽的槽底具有与所述齿尖适配的楔形段。齿尖对插齿滑入插槽具有导向作用,楔形段可以增强内止转座于插槽底部的结构强度。
所述插齿的齿尖为由两侧向中部收缩的V形结构。两侧收缩结构可以对插齿的两侧分别导向,弥补插齿与插槽的安装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5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