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漆包线烘炉用保护气体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2235.2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7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郎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郎立电工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74;C21D9/54;C22F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郑双根 |
地址: | 313012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膛 烘管 出气箱体 进气箱体 出气管 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 漆包线烘炉 保护气体 输送装置 输送效率 循环气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漆包线烘炉用保护气体输送装置,包括炉膛,炉膛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炉膛内均匀分布有多个水平的烘管,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位于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内的第一烘管口和第二烘管口,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顶部分别连接有梯形截面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顶部经循环气管相互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第一烘管口和炉膛之间的进气箱体上,所述出气管位于第二烘管口和炉膛之间的出气箱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输送效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漆包线退火烘炉,特别是一种漆包线烘炉用保护气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漆包线的生产过程中,铜线在涂漆和烘烤工艺前需要先在烘炉内进行退火,使铜线的分子晶格在退火重排后能够具有工艺要求所需的柔软度。而常规烘炉对铜线的退火方式是将铜线穿过贯穿烘炉的线管,并在线管的两端侧壁设置气孔,使蒸汽可以经气孔填充至线管内;再通过加热线管对铜线进行退火,并通过蒸汽对铜线的包覆来避免铜线在退火过程中的氧化。但由于线管所需的尺寸外形会导致气管的管口较小,从而使蒸汽在通入后会因流速较慢无法第一时间对铜线进行填充,造成铜线质量的下降;并且蒸汽在输送过程中还会出现水汽凝结堵塞气孔的现象,导致蒸汽无法长期稳定的对铜线进行包覆,从而影响烘炉对铜线的保护效果。因此,现有的漆包线烘炉在输送蒸汽时会存在输送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漆包线烘炉用保护气体输送装置。它具有输送效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漆包线烘炉用保护气体输送装置,包括炉膛,炉膛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炉膛内均匀分布有多个水平的烘管,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位于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内的第一烘管口和第二烘管口,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顶部分别连接有梯形截面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顶部经循环气管相互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第一烘管口和炉膛之间的进气箱体上,所述出气管位于第二烘管口和炉膛之间的出气箱体上。
前述的漆包线烘炉用保护气体输送装置中,所述循环气管上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设有蒸汽管和抽气风机,蒸汽管上连接有阀门。
前述的漆包线烘炉用保护气体输送装置中,所述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外侧均设有与烘管配合的走线孔,所述第一烘管口和进气箱体的走线孔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烘管口和出气箱体的走线孔之间留有间隙。
前述的漆包线烘炉用保护气体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烘管口和第二烘管口上均连接有保护套,保护套的内壁端部设有圆弧外形的导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的配合,可以对进气管送出的蒸汽进行缓存,使蒸汽能够被后续蒸汽的带动下分别经第一烘管口和第二烘管口流入或流出烘管,第一烘管口和第二烘管口相比气孔能够有效增加自身的孔径,从而能够提高蒸汽在进入时的流量并避免水汽堵塞气孔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蒸汽的输送效率和输送稳定性;由于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位于烘管的端部内侧,从而使蒸汽在进入进气箱体后可以起到降速的作用,从而避免竖直喷出的蒸汽影响进气箱体内气体的自由流动,并进一步防止水汽的凝结和堵塞;并且蒸汽在经缓存降速后进入烘管,可以有效降低蒸汽在烘管内的流速,从而使蒸汽能够更加充分的对烘管进行填充,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走线孔和第一烘管口、第二烘管口之间的间隙,使一个进气管能够同时对多个烘管进行蒸汽输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蒸汽的输送效率;通过第一烘管口和第二烘管口上的保护套可以避免铜线在穿入时与烘管内壁造成的刮擦,从而实现对铜线的保护作用;通过保护套上的导向面可以在避免刮擦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蒸汽的流量和防止水汽堵管的问题,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效率和稳定性。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输送效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郎立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郎立电工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22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线材持续退火设备
- 下一篇:一种石油压裂泵阀箱热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