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状腺术后恢复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49613.3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2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张晋霞;冯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件 固定装置 甲状腺术 头部固定 支撑圈 滑槽 肩部 恢复 充放气口 患者负担 恢复运动 滑块 术后 体位 愈合 分担 保证 | ||
一种甲状腺术后恢复固定装置,包括头部固定环、充气件、肩部支撑圈,所述的头部固定环通过充气件与肩部支撑圈连接,在充气件上设有充放气口和滑槽,在滑槽上设有滑块。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既能保证患者转变体位时不触及患处,影响患处愈合,又能方便患者术后进行适量恢复运动,合理分担患者负担,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甲状腺术后恢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过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经常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因为转换体位,遇到很多不方便的情况,如果无法保持头部、颈部、躯干的同时转动,就会牵扯到患处产生疼痛。然而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对人的颈部会产生较大的负担,往往术后两周需要进行适量的颈部运动,颈部运动的范围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患处的恢复。而且术后通常会在手术创面处设置引流管,将创面内的积血和积液通过引流管引出,但是如何固定引流管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引流管因患者转换体位而对折堵塞。面对上述问题,现有的颈部固定装置并不能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甲状腺术后恢复固定装置,实现了既能保证患者转变体位时不触及患处,影响患处愈合,又能方便患者术后进行适量恢复运动,合理分担患者负担,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甲状腺术后恢复固定装置,包括头部固定环、充气件、肩部支撑圈,所述的头部固定环通过充气件与肩部支撑圈连接,在充气件上设有充放气口和滑槽,在滑槽上设有滑块。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头部固定环包括两块第一弧形板,两块第一弧形板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带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第一组魔术粘扣带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肩部支撑圈包括两块第二弧形板,两块第二弧形板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带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第二组魔术粘扣带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充气件是由两个弧状气囊连接构成,每个弧状气囊上均设有一个充放气口和滑槽,每个滑槽上均设有两个滑块。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充放气口上设有密封塞。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头部固定环内壁上设有第一软垫。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肩部支撑圈内壁上设有第二软垫。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滑槽和滑块均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滑块为中空圆柱体,且中空结构的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甲状腺术后恢复固定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调整气囊中气量的多少,方便了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的使用,既能保护患者患处,又能通过适当减少气囊气量,给予患者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术后恢复;
(2)有效的托住患者头部,减轻了患者转换体位时由于头部重量对患处造成的不良影响;
(3)实现了对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作用,避免了术后清理患处瘀血和积水时,由于引流管堵塞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未经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49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部术后防液体进入的医用护眼贴
- 下一篇:一种心血管术后活动用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