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旋流除尘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7175.0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9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丰伟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除尘 吸收塔 管式 烟气 颗粒物 除尘本体 喷淋组件 拦阻件 筒体 本实用新型 蜂窝孔道 净化效果 气体出口 筒体侧部 筒体顶部 筒体内部 组件包括 蜂窝状 洁净度 烟气体 除烟 下喷 种管 阻隔 污染物 滞留 净化 阻碍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管式旋流除尘吸收塔,具有筒体、筒体侧部的含烟气体入口、筒体顶部的净化后的气体出口以及筒体内部的第一喷淋组件,烟气中的污染物在第一喷淋组件的下喷淋作用下下落,所述的筒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管式旋流除尘组件,所述的管式旋流除尘组件包括蜂窝状的除尘本体,所述的除尘本体的蜂窝孔道内设置有用来增大与烟气中颗粒物接触面积、阻碍烟气中颗粒物向上流动的拦阻件,烟气中被阻隔的颗粒物滞留在拦阻件上。该管式旋流除尘吸收塔,严格控制除烟后气体的洁净度,净化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管式旋流除尘吸收塔。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雾霾持续影响,控制PM2.5提到了议事日程,地方政府纷纷提出“超低排放”、“近零排放”、“达到燃机排放标准”的建设或改造要求。吸收塔是一种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是利用气体与液体的接触,将气体中的污染物传送到液体中,再将清洁气体和吸收了污染物的液体进行分离,从而达到清净空气的目的。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绝大多数吸收塔由筒体、收集斗、沉降池和搅拌装置构成,收集斗位于沉降池内,烟气由含烟气体入口快速进入到筒体中并快速地向筒体上部流动,即便喷淋组件的喷淋液向下喷射喷淋液,也不能很好地控制住烟气中的污染物向上流动的趋势,伴随着污染物的气体就会从气体出口排放出去,给外界大气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管式旋流除尘吸收塔,严格控制除烟后气体的洁净度,净化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式旋流除尘吸收塔,具有筒体、筒体侧部的含烟气体入口、筒体顶部的净化后的气体出口以及筒体内部的第一喷淋组件,烟气中的污染物在第一喷淋组件的下喷淋作用下下落,所述的筒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管式旋流除尘组件,所述的管式旋流除尘组件包括蜂窝状的除尘本体,所述的除尘本体的蜂窝孔道内设置有用来增大与烟气中颗粒物接触面积、阻碍烟气中颗粒物向上流动的拦阻件,烟气中被阻隔的颗粒物滞留在拦阻件上。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拦阻件为螺旋叶片,烟气上行过程中受到螺旋叶片的拦阻,烟气中的颗粒物附着在螺旋叶片上,并在喷淋液的喷淋作用下下落至沉降池内,严格控制除烟后气体的洁净度,净化效果显著。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拦阻件为交错分布在蜂窝孔道内壁上的若干挡板,若干挡板对上行的烟气也有拦阻,烟气中的颗粒物附着在挡板上,并在喷淋液的喷淋作用下下落至沉降池内,严格控制除烟后气体的洁净度,净化效果显著。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向上喷向管式旋流除尘组件的第二喷淋组件,滞留在拦阻件上的颗粒物在第二喷淋组件的上喷淋作用下冲洗下落至沉降池内,有效避免颗粒物滞留在拦阻件上,以保证管式旋流除尘组件的正常除尘工作。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管式旋流除尘组件为上下间隔设置的两组或三组,以便于管式旋流除尘组件更彻底地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式旋流除尘吸收塔,通过在筒体的内部增设管式旋流除尘组件,利用管式旋流除尘组件上用来增大与烟气中颗粒物接触面积、阻碍烟气中颗粒物向上流动的拦阻件,来有效控制烟气中颗粒物向上流动的趋势,严格控制除烟后气体的洁净度,净化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丰伟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丰伟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7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喷金空气内循环系统的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