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管式节能取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6810.3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9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正诚立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龙***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热管 供暖箱 电热膜 节能取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 防辐射膜 冷凝装置 制热装置 热管式 绝缘 节能效果好 传热效率 电源安装 工作液体 金属卡扣 散热片环 箱体内部 电源电 散热片 固接 电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式节能取暖装置,包括供暖箱,所述供暖箱箱体内设有冷凝装置,制热装置以及电源,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供暖箱箱体内部任一侧,所述制热装置包括若干根超导热管、绝缘防辐射膜、电热膜以及散热片,所述超导热管内盛有工作液体,所述每根超导热管一端均固接于所述供暖箱的任一侧,并包裹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外还包裹有绝缘防辐射膜,所述散热片环套于所述超导热管中部,并与所述供暖箱底部相连,所述超导热管的另一端通过金属卡扣与所述冷凝装置相连,所述每根超导热管上的电热膜均与电源电相连。本实用新型节能效果好,传热效率高,可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式节能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超导热管是美国科学家所发明的一种导热原件,可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超导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节能能力。
由于超导热管有着优良的导热性能,且其形状可以随着热源和冷源的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超导热管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航天领域、火力发电站、电子器件散热等方面的应用,目前,也开始在家用取暖领域进行应用。在中国南方,由于没有安装暖气,常见的取暖方式为电取暖器、空调等,这些设备存在着价格昂贵、能耗高等缺点,因此,设计一种经济高效的取暖设备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式节能取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热管式节能取暖装置,包括供暖箱,所述供暖箱箱体内设有冷凝装置,制热装置以及电源,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供暖箱箱体内部任一侧,所述制热装置包括若干根超导热管、绝缘防辐射膜、电热膜以及散热片,所述超导热管内盛有工作液体,每根超导热管一端均固接于所述供暖箱的任一侧,并包裹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外还包裹有绝缘防辐射膜,所述散热片环套于所述超导热管中部,并与所述供暖箱底部相连,所述超导热管的另一端通过金属卡扣与所述冷凝装置相连,每根超导热管上的电热膜均与电源电相连。
优选的,所述金属卡扣中部设有能穿过所述超导热管的第一圆孔,所述金属卡扣底部设有可穿过螺栓的螺孔,可使金属卡扣能环套于所述超导热管上。
优选的,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水冷装置以及垫片,所述垫片放置于所述第一圆孔顶部,所述垫片上设有半导体制冷片以及水冷装置。
优选的,所述水冷中间设有可供散热水管穿过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上部与下部均敷设有可传递热量的散热层。
优选的,所述供暖箱箱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散热水管一端从进水口穿出,另一端从出水口穿出。
优选的,所述超导热管为封闭真空结构,所述超导热管中盛有定量的工作液体,所述工作液体在30℃~50℃条件下被加热蒸发。
优选的,所述超导热管在供暖箱内倾斜放置,所述热管安放冷凝装置的一端高于热管包裹有电热膜的另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管式节能取暖装置,通过超导热管、绝缘防辐射膜、电热膜的相互作用,将超导热管内的工作液体通过高温进行蒸发,高温蒸汽通过超导热管传递至安装于热管上的冷凝装置冷却成液体,并重新倒流回超导热管包裹着电热膜的一端,从而实现循环持续供热,其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且工作时不产生任何噪音,在使用时可壁挂可铺装,占地空间小,可根据家庭室内空间自由选择安装方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正诚立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正诚立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6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