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器外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4921.0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4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13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 减震器外筒 外筒本体 衬套 外筒 安装支撑 同轴设置 减小 内腔 压装 轴向 报废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外筒,包括外筒本体,所述外筒本体的内腔沿轴向设有用于安装支撑套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安装DU衬套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第二安装孔的内径小于第一安装孔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DU衬套的压装行程,并且减小外筒加工难度,不易造成外筒的报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元件领域,设计一种减震器外筒。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410461148.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用阻尼可调式减震器。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减震器外筒结构,1为外筒,2为叉管组合,DU衬套和支撑套4在同一孔中压装,压装行程较长,且DU衬套孔与DU衬套的配合精度及要求比较高。装配时容易报废外筒,造成成本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外筒,减少压装行程,不易造成外筒的报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减震器外筒,包括外筒本体,所述外筒本体的内腔沿轴向设有用于安装支撑套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安装DU衬套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第二安装孔的内径小于第一安装孔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远离外筒本体压装口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外筒本体内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用于DU衬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的定位。
进一步,所述外筒本体内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用于支撑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的定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大于第二安装孔的粗糙度数值。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表面粗糙度范围为Ra3.2~Ra6.3。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Ra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DU衬套压装行程,并且减小外筒加工难度,不易造成外筒的报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外筒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减震器外筒,包括外筒本体1,所述外筒本体1的内腔沿轴向设有用于安装支撑套的第一安装孔6和用于安装DU衬套的第二安装孔7,所述第一安装孔6与第二安装孔7同轴设置,且第二安装孔7的内径小于第一安装孔6的内径。第一安装孔6与第二安装孔7是相邻设置的,并且第二安装孔7设置在第一安装孔6的里端,将第一安装孔6与第二安装孔7分开设置,DU衬套在压装过程中,不用和支撑套一起压装,并且由于两者内径不同,减少了DU衬套的压装行程。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7设置在远离外筒本体1压装口的一侧。图中外筒本体1左端为压装口,第二安装孔7设置在远离压装口的一侧,装配过程中,先压装DU衬套,再压装支撑套。
本实施例中,外筒本体1内设有第一台阶5,第一台阶5用于DU衬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的定位。DU衬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即DU衬套的右端,对DU衬套的右端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外筒本体1内设有第二台阶8,第二台阶8用于支撑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的定位。即对支撑套的右端面进行定位。在压装过程中,将DU衬套压装在第二安装孔7孔时,右端面通过第一台阶5定位,压装支撑套后,支撑套的右端面通过第二台阶8定位,这样支撑套和DU衬套之间互相在轴向不能相互影响,压装过程中不易造成外筒报废,提高了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4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