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害化处理硫化砷渣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2016.1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3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郭键柄;杨东伟;卢超;陈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02;C22B30/0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害化处理 硫化砷渣 还原炉 本实用新型 布袋收尘器 焙烧系统 收尘系统 依次相连 引风机 不直接接触 第二冷凝器 第一冷凝器 工业化应用 碱液吸收塔 危险废弃物 无二次污染 清洁环保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湿法工艺 焙烧炉 微负压 无粉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害化处理硫化砷渣的装置,属于危险废弃物处理领域,以解决现有湿法工艺存在的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问题。一种无害化处理硫化砷渣的装置,包括焙烧系统、还原炉、还原炉收尘系统,焙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焙烧炉、第一冷凝器、第一布袋收尘器、碱液吸收塔和第一引风机,还原炉收尘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冷凝器、第二布袋收尘器、第二引风机。本实用新型整个生产过程在全封闭和微负压环境下完成,处理过程无粉尘产生,操作工人不直接接触有毒物质,相比传统除砷法处理过程清洁环保,无二次污染。生产效率高。实现了硫化砷渣的无害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危险废弃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害化处理硫化砷渣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有色金属大国,在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砷、铜、铅、锌等元素的酸性污水。为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国内冶炼企业多在酸性污水中加入含硫的盐类,如硫化钠、硫氢化钠、硫代硫酸钠等,与水中的砷、铜、铅等进行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以达到去除砷和降低重金属离子的目的。当前,硫化法处理酸性污水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大型冶炼厂采用,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硫化砷渣。
硫化砷渣中有价金属铜、铅、锌、镉含量偏低,但砷含量高达30%-40%,具有回收价值。由于硫化砷渣的浸出液为强酸性,砷渣中的砷、铜、铅、镉等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浓度均超过国家填埋标准。硫化砷渣属于既有腐蚀性又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国内外对硫化砷渣的处理途径主要有送至危险废弃处置中心进行稳定化/固化填埋和回收砷两种。
砷渣的稳定化/固化填埋主要通过石灰、水泥、沥青等添加剂与硫化砷渣混合搅拌形成具有低溶解性、低毒性和低流动性的物质,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对于砷含量高的硫化砷渣,稳定化/固化填埋工艺需要大量的添加剂来降低砷含量,处理成本昂贵。另外,渣中的砷不回收,存在资源浪费和二次砷污染的风险。
回收砷的途径有火法和湿法两种工艺。火法工艺多采用焙烧法,砷直接以三氧化二砷形式回收。这种技术成熟,流程短,成本低,但处理干燥状态的三氧化二砷为剧毒物,难于确保良好的作业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湿法即采用酸浸、碱浸或盐浸等进行处理,先把砷从渣中分离出来,然后再进一步回收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产品主要有三氧化二砷、砷酸盐等。湿法工艺不产生粉尘,能满足环保要求,具有能耗低、污染少、效率高等优点,但其流程较为复杂,处理成本较高。
由于硫化砷渣中砷含量高,近年来,硫化砷渣的处理逐渐从“固砷”向回收砷转变。不管是火法工艺还是湿法工艺,其产品三氧化二砷或砷酸盐均为砷的化合物,具有一定毒性,且市场需求有限。现有的将硫化砷渣中的砷转化为砷的化合物的生产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砷的污染和砷资源的回收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砷回收率高的无害化处理硫化砷渣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害化处理硫化砷渣的装置,包括焙烧系统、还原炉、还原炉收尘系统,焙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焙烧炉、第一冷凝器、第一布袋收尘器、碱液吸收塔和第一引风机,还原炉收尘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冷凝器、第二布袋收尘器、第二引风机,第一冷凝器、第一布袋收尘器、第二布袋收尘器通过气力输送管道与贮料仓连接,可实现砷氧化物的封闭、连续输送。第二布袋收尘器的底部与贮料仓之间通过气力输送管道连接;贮料仓的底部设有仓底螺旋器,仓底螺旋器的端部位于还原炉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冷凝器和第一布袋收尘器底部装有星形卸料器,星形卸料器底部与贮料仓之间通过气力输送管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焙烧炉和还原炉采用耐火材料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引风机和第二引风机均连接有烟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2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处理含贵金属废催化剂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冷灰处理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