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10711.6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2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邱勇;杜晓峰;王双彪;杨迎桂;谢红娟;田力竹;崔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环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08 |
代理公司: | 青海省专利服务中心 63100 | 代理人: | 沈芹 |
地址: | 8100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池 生化污水处理装置 二沉池 混合槽 本实用新型 混合液出口 污泥排出口 生物转盘 混合液回流管路 污泥回流管路 低气压环境 活性污泥法 底部侧壁 上端侧壁 依次相连 组合工艺 生物膜 溢流堰 串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高效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合槽、生物转盘、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第四曝气池和二沉池,第四曝气池底部侧壁上设有混合液出口,混合液出口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与混合槽入口相连接,二沉池的上端侧壁上设有溢流堰,二沉池的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污泥排出口与混合槽入口之间通过污泥回流管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高效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有生物转盘和曝气池串联组成,为生物膜—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结构简单,尤其适合适合高寒低气压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生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国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国家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以前,污水处理的主要目的为有机物的去除,但是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又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含氮污染物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据研究表明水体中含氮污染物主要以氨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还含有少量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其中氨氮占40%,有机氮占60%,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合计0~5%。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各类含氮污染物均可对环境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其中以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危害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①作为营养物质,氨进入水体后诱发“富营养化”,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紊乱;②氨和亚硝酸盐在氧化过程中消耗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严重时可使水体变黑发臭;③作为毒物,氨可影响血液中氧的结合,使水生动物致死;亚硝酸盐可生成亚硝胺或亚硝酸胺,有“三致”作用;硝酸盐可导致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为了保障国民健康,环境清洁,水体中含氮污染物的去除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环保课题。
随着中国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内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地处高寒低气压的青海省存在冬季脱氮除磷不达标的实际情况,需要高效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效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尤其适合适合高寒低气压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高效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合槽、生物转盘、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第四曝气池和二沉池,第四曝气池底部侧壁上设有混合液出口,混合液出口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与混合槽入口相连接,二沉池的上端侧壁上设有溢流堰,二沉池的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污泥排出口与混合槽入口之间通过污泥回流管路相连接。
所述生物转盘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简称RBC)是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20世纪60年代由原联邦德国开创,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亦称为浸没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是用转动的盘片代替固定的滤料,工作时,转盘浸入或部分浸入充满污水的接触反应槽内,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轴带动转盘一起以一定的线速度不停地转动。转盘交替地与污水和空气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动后,盘片上将附着一层生物膜。在转入污水中时,生物膜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吸收生物膜外水膜中的溶解氧,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得以自身繁殖;转盘转出反应槽时,与空气接触,空气不断地溶解到水膜中去,增加其溶解氧。在这一过程中,在转盘上附着的生物膜与污水以及空气之间,除进行有机物(BOD、COD)与O2的传递外.还有其他物质,如CO2、NH3等的传递,形成一个连续的吸附、氧化分解、吸氧的过程,使污水不断得到净化。
污泥回流管路的一端与污泥排出口相连接,污泥回流管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曝气池入口和混合槽入口相连接。
一部分活性污泥回流到混合槽内与污水混合,作为菌种进入到生物转盘内进行发酵处理。还有一部分活性污泥回流到第一曝气池内,作为菌种进行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环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海环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10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处理填料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中流体输送系统的消能导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