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气液分离与残液回用功能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9647.X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5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杰;季亮;于文敦;唐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1/02 | 分类号: | C01B11/02;C01D3/04;B01D19/00;C02F1/76;C02F1/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液 残液回收系统 回用 氯化钠 二氧化氯发生系统 二氧化氯发生器 气液分离系统 本实用新型 气液分离 过饱和 液槽 冷却水冷却 冷却水系统 氯化钠结晶 上清液回用 析出 二氧化氯 分离技术 冷却结晶 设备故障 依次连通 原料制备 发生器 分离柱 副产物 结晶物 冷却水 沉降 排出 浴柱 去除 制备 堵塞 | ||
1.一种带气液分离与残液回用功能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包括:四联储液槽系统、二氧化氯发生系统、气液分离系统、残液回收系统以及动力冷却水系统,上述系统由管道依次连通并组合为一体;所述残液回收系统包括冷却水浴柱(26)和结晶物分离柱(27),结晶物分离柱(27)置于冷却水浴柱(26)内,冷却水浴柱(26)内的动力冷却水对结晶物分离柱(27)进行冷却;
其中所述四联储液槽为二氧化氯发生系统提供原料和存放废液,二氧化氯发生系统从所述四联储液槽提取原料制备ClO2发生液,ClO2发生液进入气液分离系统后,实现ClO2、Cl2与液相的分离,分离后的残液进入残液回收系统后被动力冷却水冷却,残液中过饱和的氯化钠副产物析出结晶并沉降排出,上清液回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系统包括气液分离柱(12)、曝气盘(14),所述曝气盘(14)包括均匀分布细小出气孔的球型顶面(1401)、气腔(1402)、进气口(1403),曝气盘(14)设置在气液分离柱(12)内,对曝气盘(14)的曝气量进行检测和调节,形成气液比为60-70:1的高比表面积的细密气泡,气液分离效率达9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14)采用耐腐蚀的聚氯乙烯、陶瓷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曝气盘(14)的直径为气液分离柱(12)内径的70%~75%,出气孔直径为1.5mm~2mm,气体通量为2m3/h~3m3/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系统还包括发生液进管(13)、进气管(18)、进气流量计(19)、进气阀(20)、排气管(11)、射流吸收器(22)、残液排出管(21)、止回阀Ⅰ(24)、第一结晶物观察管(16)和第一结晶物排放阀(17);
其中气液分离柱(12)为圆柱形,带有球面顶盖和圆锥形漏斗底;曝气盘(14)设置在气液分离柱(12)内靠近锥形底与圆柱部分连接部位,进气管(18)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进气流量计(19)和进气阀(20)并从气液分离柱(12)顶部进入柱体与曝气盘(14)的进气口连接;发生液进管(13)从紧邻曝气盘(14)的上部进入气液分离柱(12),发生液进管(13)出口置于曝气盘(14)的上部中心位置;排气管(11)从气液分离柱(12)顶部的排气口引出,连至射流吸收器(22)的抽气口;残液排出口设置在气液分离柱(12)侧面距柱顶20-25cm位置,通过残液排出管(21)和止回阀Ⅰ(24)与残液回收系统的进液口相连;第一结晶物观察管(16)为透明管,通过管道与第一结晶物排放口(15)连接,第一结晶物观察管(16)下端连有第一结晶物排放阀(17),通过管道与废液排放管Ⅰ(31)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系统中气液分离柱(12)的容积要保证发生液在柱内停留时间为6~8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联储液槽系统包括4个一体加工的盐酸储槽(37)、氯酸钠储槽(38)、回用残液储槽(39)和废液储槽(40);所述回用残液储槽(39)和废液储槽(40)底部均由四块平板呈45°角加工成漏斗状,以便于结晶物的沉集,漏斗最底端设有出口,分别通过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42)与废液排放管Ⅱ(43)相连,用于排出槽中的沉淀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氯发生系统包括:盐酸计量泵(1)、氯酸钠计量泵(2)、回用液计量泵(3)、原料预混器(4)、反应器壳体(9)和发生液输出管(10),反应器壳体(9)的容积要保证原料有50min~60min的反应停留时间;
三个计量泵的出料管与反应器壳体(9)的底部进料口相连,发生液输出管(10)从反应器壳体(9)顶部出口引出,与气液分离系统的发生液进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96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气精制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发电智能臭氧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