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类生态毒性原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4340.0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8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许杨贵;黎华寿;秦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C12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装置 原位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过滤棉片 生态毒性 尼龙网 种螺 藻类 应用前景广阔 抗冲击性能 田螺 测试生物 敌害生物 检测污染 内外两层 人工湿地 生长环境 使用寿命 镂空 耐腐蚀 支撑体 螺类 内层 取食 刮风 池塘 四面 稻田 测试 水库 畅通 监测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类生态毒性原位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包括箱体、尼龙网和过滤棉片,所述监测装置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四面镂空的箱体,用作监测装置的支撑体,同时保证水流畅通;内层为大小等同于外层的尼龙网,用于通过藻类阻止其他残渣;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多个过滤棉片,用于提供藻类着生,供给螺类食物。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质量轻、抗冲击性能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可满足测试的食物要求,测试生物不易被敌害生物取食,不易被水流和刮风带走,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生长环境,干扰少,可以检测污染对田螺不同生长期的影响,适合池塘、水库、河溪、人工湿地和稻田等环境的监测,可长期在水下工作,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生态毒理诊断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螺类生态毒性原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975年,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提出的“贻贝监测计划”,监测研究海洋域生物个体内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从而评价研究海洋域的污染状况,到了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区域性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然而,目前主要依赖于实验室异位诊断手段,但随着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深入发展,急需开展以原位毒性诊断为手段的研究,因此,设计更为适应开展原位生态毒性诊断的实验装置则尤为重要,这是保障研究顺利开展以及获得可靠数据的首要条件。
另外,对于池塘、水库、河溪、人工湿地、稻田而言,监测藻类的生态毒性的装置比较多,但对于底栖动物田螺生态毒性的原位监测装置较少,农业生产残留农药以及工农业流入的重金属污染池塘、水库、河溪、人工湿地、稻田,使得田螺成为直接的接受者。螺类栖息于淡水的池塘、水库、河溪、人工湿地以及稻田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且适应性强,对环境敏感度强,对重金属有很好的富集作用,其幼体对污染物的反应更敏感,死亡率与污染物的含量具有一致性,可用来监测报警突发污染情况。因此,通过螺类移植培养,原位监测污染物对池塘水库、河溪、人工湿地、稻田质量的影响有着重要的运用价值。
目前对于底栖动物的调查多采取野外用拖网、采泥器、人工基质采样器等类似器材采样,但上述方法存在一些普遍的缺点:
1、对河床具有破坏性,对河床的干扰较大;
2、拖网和采泥器在指示生物较小或者密度较小时容易造成数据误差;
3、人工基质与真实环境有偏差;
4、无法监测污染对指示生物不同生长期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的螺类生态毒性原位监测装置,适用于池塘、水库、河溪、人工湿地、稻田等环境的实时检测。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螺类生态毒性原位监测装置,包括箱体、尼龙网和过滤棉片,所述监测装置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四面镂空的箱体,用作监测装置的支撑体同时保证水流畅通;内层为大小等同于外层的尼龙网,用于通过藻类阻止其他残渣;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多个过滤棉片,用于提供藻类着生,供给螺类食物。
为了克服现场实验的指示生物随水流或随意活动,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原生态生境条件,例如提供藻类着床,满足螺类食物供给,尽可能不改变螺类的生境条件,同时适合不同生长期的螺类的实验装置,以适用于池塘、水库、河溪、人工湿地、稻田等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监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类生态毒性原位监测装置相当于固定的生境“培养箱”,适合一定量的螺类原位长期生长,适用于原位监测环境污染物对螺类的生态毒性。
优选地,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将箱体定位在某一相对固定水域的固定竿。
优选地,所述尼龙网为18~40目尼龙网。
优选地,所述过滤棉片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以及等间隔分布于箱体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4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氧化碳气体通量探测装置
- 下一篇:船舶尾气嗅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