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双向近场电能传输的电路拓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3643.0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5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科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J50/12;H02J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拓扑结构 动态补偿 近场 本实用新型 谐振 电能传输 全桥逆变 系统参数变化 线圈耦合系数 最小化系统 传输效率 等效电容 电路结构 调整电容 副边线圈 近场传输 能量传输 器件生产 切换开关 双向传输 双向能量 同步整流 无功功率 系统电能 谐振网络 原边线圈 制造误差 智能电网 软开关 最大化 副边 全桥 原边 网络 电网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双向近场电能传输的电路拓扑结构,所述电路拓扑结构包括全桥逆变、原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副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全桥同步整流及负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电能的双向近场传输,且在不同的线圈耦合系数,不同负载大小及由于温度、器件生产制造误差等因素引起的系统参数变化等条件下,均能通过调整电容切换开关的PWM占空比产生连续变化的等效电容容值对谐振网络进行动态补偿,来实现全桥逆变的软开关,最小化系统能量传输中的无功功率,进而最大化系统电能传输效率。此外,由于电路结构的对称性,可实现近场电能的双向传输,即实现电网与负载间的双向能量流动,提高了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拓扑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双向近场电能传输的电路拓扑结构。
背景技术
近场电能传输是通过将高频电路通过原边线圈转化为交变电磁场,副边线圈中产生的高频感应电流经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输出。近年来,该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产品中,另外此技术在家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领域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提高能量传输距离和效率,可以分别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增加谐振补偿网络,即构成磁谐振。目前现有的谐振补偿网络的谐振频率由补偿网络中电感或电容、线圈自感或互感决定,在线圈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线圈自感及线圈间互感和耦合系数均会发生相应变化,另外在不同工作温度环境下,线圈结构中铁氧体的磁导率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线圈电气参数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批量生产造成的电感误差及电容误差也无法避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谐振频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若开关频率偏离谐振频率过多,会造成高频逆变器的硬开关及过多无功功率损耗等严重问题;若开关频率跟随谐振频率变化,则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将占用较大的频率带宽资源,而一方面国内及国际相关标准均对工作频率范围进行了限定,另一方面,较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将使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更加复杂,且增加系统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双向近场电能传输的电路拓扑结构。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双向近场电能传输的电路拓扑结构,包括输入直流电源U1、全桥逆变电路、原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原边线圈3Li1、副边线圈3Lo1、副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全桥同步整流电路及负载电池U2,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原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与副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全桥同步整流电路的具体拓扑结构关于原边线圈3Li1、副边线圈3Lo1对称;
所述输入直流电源U1、全桥逆变电路、原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依次连接,所述原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输出端分别与原边线圈3Li1的两端连接,所述副边线圈3Lo1的两端分别与副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原边线圈3Li1、副边线圈3Lo1同名端相对,所述副边谐振动态补偿网络的输出端与全桥同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全桥同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电池U2的两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母线电容CBUS1、四个开关管Qi1-Qi4,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BUS1的正极与输入直流电源U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BUS1的负极与输入直流电源U1的负极连接,所述四个开关管Qi1-Qi4连接成逆变H桥,逆变H桥的正极与第一母线电容CBUS1的正极连接,逆变H桥的负极与第一母线电容CBUS1的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科,未经李建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3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