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雨击溅侵蚀监测开合式溅蚀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44684.7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1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马维伟;陈志明;李广;王晶绘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李戍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圆筒 外围 侵蚀 本实用新型 铁板 开合式 土粒 降雨 拉手 多次重复 上下两端 有效测定 雨量监测 螺丝帽 原有的 监测 链接 取样 套接 把手 消耗 外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雨量监测技术领域的一种降雨击溅侵蚀监测开合式溅蚀杯,包括盛土圆筒以及套接在盛土圆筒外部的外围大圆筒,所述外围大圆筒与盛土圆筒之间通过一个螺丝帽链接两块铁板,所述外围大圆筒的上下两端安装有扇形集蚀屉,且扇形集蚀屉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拉手,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溅蚀杯外围大圆筒离地面10mm处装置两个集蚀屉,分别以铁板为界;并在大圆筒两侧的集蚀屉拉手上方安装把手,以便挪用;并将原有溅蚀杯扩大2.5倍,以便科学取样,不但能够保证多次重复收集击溅侵蚀的土粒而且能够有效测定不同坡位的侵蚀量以及避免对溅蚀土粒的无辜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雨击溅侵蚀监测开合式溅蚀杯,具体为雨量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雨滴击溅侵蚀通常是水力侵蚀的初级阶段(降雨作用下),是雨滴对地表击打直接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能减少,地表土壤颗粒发生位移的过程;其主要发生在坡面产生径流之前和刚产生径流时。经不断改进,现在常用的溅蚀杯为一白铁皮制成的高120mm、直径356.8mm(面积1000)的圆筒,底部中间留有100的圆孔底板,上下游分界面上各有两块隔板,微向下游方向倾斜,以便收集击溅上游的水流和土粒。在隔板上方与下游正中靠近底板处开有收集孔,可用导管将击溅土粒收集在采样筒中。此外为防止暴雨蓄积,在隔板和下游筒圈一定高程处(与地面坡度有关,约3—4m)开有直径5mm的溢水孔。另外与测定降雨侵蚀类似的研究装置,如溅蚀板,溅蚀盘虽然能够分离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但由于该溅蚀杯需用导管和另置采样筒收集水流和土粒、并且测定方法明显与真实的降雨侵蚀过程相差太大,无法保障二次溅蚀以及推移质的测定,导致降雨侵蚀量测定不准确、不完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降雨击溅侵蚀监测开合式溅蚀杯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雨击溅侵蚀监测开合式溅蚀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雨击溅侵蚀监测开合式溅蚀杯,包括盛土圆筒以及套接在盛土圆筒外部的外围大圆筒,所述外围大圆筒与盛土圆筒之间通过一个螺丝帽链接两块铁板,所述外围大圆筒的上下两端安装有扇形集蚀屉,且扇形集蚀屉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盛土圆筒和外围大圆筒均由白铁皮卷制而成,所述盛土圆筒高150mm,直径282.1mm,所述外围大圆筒高300mm、直径892mm。
优选的,所述盛土圆筒的底部还焊接有铜网。
优选的,所述扇形集蚀屉高125mm,外弧长1391.175mm,内弧长448.825mm,且扇形集蚀屉安置在外围大圆筒离地面10mm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溅蚀杯外围大圆筒离地面10mm处装置两个集蚀屉,分别以铁板为界;并在大圆筒两侧的集蚀屉拉手上方安装把手,以便挪用;并将原有溅蚀杯扩大2.5倍,以便科学取样,不但能够保证多次重复收集击溅侵蚀的土粒而且能够有效测定不同坡位的侵蚀量以及避免对溅蚀土粒的无辜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扇形集蚀屉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扇形集蚀屉俯视图。
图中:1盛土圆筒、2外围大圆筒、3扇形集蚀屉、4拉手、5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46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