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智能抽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3114.8 | 申请日: | 201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1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卢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联能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装置 两级 湿度传感器 半导体制冷器 本实用新型 抽湿装置 电动开门 控制电板 控制器 抽风机 抽湿 电性连接 干燥剂盒 壳体底端 控制面板 整体设备 智能 干燥剂 除湿 壳体 节约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抽湿装置,包括壳体和控制面板,所述壳体底端设有一级除湿装置,所述一级除湿装置包括电动开门和干燥剂盒,所述一级除湿装置上方设有两级除湿装置,所述两级除湿装置包括抽风机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两级除湿装置上方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上方设有控制电板,所述控制电板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均与所述电动开门、抽风机、半导体制冷器和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一级除湿装置和两级除湿装置,在不同的湿度采取不同的抽湿方式,既保证了整体设备的抽湿性能,其中一级除湿装置中通过干燥剂除湿,节约了一定的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湿装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抽湿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型抽湿装置是采用半导体制冷除湿方式,主动将密闭空间的潮湿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吸入除湿风道,空气中的水汽经过半导体制冷机构后冷凝成水,再通过导水管排出柜体,可以达到很好的除湿效果。通过减低空气中含水量,使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同时下降,几乎不提高温度,不产生温差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不会因高温而加速柜内器件及柜体的老化。智能型除湿装置把被动防止凝露方式,改为主动引导凝露,有效的防止柜内设备老化、绝缘强度降低、二次端子击穿、材料霉变及钢结构件锈蚀等安全隐患,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现有的抽湿装置虽然能达到除湿的目的,但是抽湿形式单一,即当湿度检测器检测到湿度达到设定的某一值时,半导体制冷器开始除湿工作,缺少一种分级抽湿装置,可根据不同的湿度范围,采取不同的抽湿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抽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智能抽湿装置,包括壳体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一侧的控制面板,所述壳体底端设有一级除湿装置,所述一级除湿装置包括电动开门和干燥剂盒,所述壳体内,所述一级除湿装置上方设有两级除湿装置,所述两级除湿装置包括抽风机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抽风机通过导管与半导体制冷器相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器通过排水管与设置在壳体一侧外部的排水口相连接;所述两级除湿装置上方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上方设有控制电板,所述控制电板包括控制器、储存器和比较器,所述控制器均与所述储存器、比较器、电动开门、抽风机、半导体制冷器和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干燥剂盒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电动开门下方,所述干燥剂盒内部设有干燥剂,所述干燥剂为一种硅胶干燥剂。
优选的,所述干燥剂盒外侧设有多个气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控制面板相对应的一侧中部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安装在墙壁上。
优选的,所述湿度传感器上方,远离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壳体一侧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底端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操作按钮和显示屏,所述操作按钮和显示屏均嵌在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所述操作按钮为一种触屏按钮。
优选的,所述抽风机进风处通过导管与设置在壳体一侧的进气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级除湿装置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安装在壳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分级抽湿装置,可根据不同的湿度,采取不同的抽湿方式,通过设有湿度传感器,控制器读取湿度传感器中的湿度,与存储器中预先设定的数值对比,当湿度达到某一值时,控制器首先开启一级除湿装置中的电动开门,空气即可进入到干燥剂盒中进行初次干燥除湿,当湿度达到预设的某一值时,此时开启抽风机,将空气导入半导体制冷器中,再经过排水管流入排水口排出壳体外,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整体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也避免了设备内部各零件因空气湿度过大而造成电路短路,其中一级除湿装置除湿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联能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联能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31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