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镜自助息肉切除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0264.3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4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倩倩;李毅;张荣贵;郑思旸;田乐;吴晶;黄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倩倩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张强 |
地址: | 10085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导丝 牵引杆 柔性鞘 滑槽 固定手柄 软性套管 息肉切除 管内 内镜 器械 第二滑块 第一滑块 套圈 本实用新型 手柄 独立操作 人力成本 插头 弹性杆 高频电 上套 网兜 远端 医师 痛苦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镜自助息肉切除器械,包括固定手柄,固定手柄连接有柔性鞘管,柔性鞘管内设置有牵引导丝,柔性鞘管内远端设置有与牵引导丝连接的套圈,手柄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连接牵引导丝,牵引导丝连接有高频电插头,固定手柄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牵引导丝上套设有软性套管,软性套管上连接有网兜,柔性鞘管内还设置有牵引杆,牵引杆一端与软性套管连接,牵引杆另一端与第二滑块连接,牵引杆接近套圈的一侧为弧形的弹性杆。该种内镜自助息肉切除器械能够由内镜医师独立操作,无需多人配合操作,节省人力成本,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内镜自助息肉切除器械。
背景技术
消化道息肉包括结直肠息肉、胃息肉及小肠息肉,主要是指消化道黏膜隆起向腔内突出、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消化道息肉病理类型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逐年增高,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这项技术需要大规模开展,以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
目前对于消化道息肉开展最为广泛的技术为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圈套切除术适用于息肉直径大于0.5cm的带蒂、亚蒂息肉,EMR适用于息肉直径大于0.5cm的无蒂息肉。切除后留取整个瘤体送病理明确诊断。
目前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可通过吸引孔道将瘤体吸出,但瘤体过大超过1cm,无法经管道直接息肉,需要将息肉吸引到镜头头端或用圈套器圈套后拉到镜头头端,通过退镜将其带出,这种做法有以下缺陷,第一,息肉过大时,在镜头前面影响观察管腔,盲退内镜易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甚至出血、穿孔;第二,吸引息肉退镜时,若遇到肠道拐弯处,息肉容易滑脱,需重复进镜吸引;第三,应用圈套器圈套的息肉,亦容易滑脱,需要重复圈套。若患者存在多发息肉,可能需要反复退镜、进镜进行操作。这种操作耗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大。
目前内境内下息肉切除操作需要2-3人进行操作,内镜医师、技师(或护士)及护士,因为技师、护士配置有限,2-3个操作间配备一组人员,很多情况,内镜下找到息肉后,没有技师、护士配合,需要等待,这样耗时、给患者带来痛苦时间长。
授权公告号为CN 105212999 B(申请号为 201510725229.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步法用于息肉切除及取出的器械。该发明所述器械的圈套器上设有网兜,在息肉切除的同时将息肉收回,该技术方案避免了息肉回收是脱落或需要其他器械抓取的缺点,操作方便。但是该技术方案无法由内镜医师独立操作,且圈套器上的网兜可能会影响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内镜自助息肉切除器械,该种内镜自助息肉切除器械不仅能够一次性切除及取出息肉,避免多次更换操作器械,能够由内镜医师独立操作,无需多人配合操作,节省人力成本,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倩倩,未经陈倩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0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刃针
- 下一篇:一种自导航皮下囊肿切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