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自吸式可升降固定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3610.5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5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善新;陈雨濛;赵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善新 |
主分类号: | E02D27/52 | 分类号: | E02D27/52;E02D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2000 海南省三亚***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杆 固定桩 上平台 止回阀 水体净化装置 可升降 升降杆 自吸式 浮岛 卡柱 通孔 底座 开口 本实用新型 底部侧面 焊接固定 弧形侧面 升降杆套 竖直固定 圆台形状 轴承连接 侧面 开口处 套在 焊接 伸出 | ||
一种水下自吸式可升降固定桩是由固定桩和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构成,所述固定桩是由底座、固定杆、升降杆构成,所述底座类似圆台形状,是由上平台和弧形侧面构成,所述上平台正中间位置设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处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止回阀,所述固定杆为空心,通过焊接竖直固定在上平台上,将止回阀套在杆的内部,所述固定杆的侧面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升降杆套于固定杆内部,底部侧面设有两个卡柱,所述两个卡柱与固定杆侧面的两个开口相对应,且伸出固定杆的两个开口处,所述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与固升降杆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利用止回阀的设计,不仅使固定桩牢靠,且可上升和下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固定桩,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自吸式可升降固定桩。
背景技术
在一些水体净化装置中,需要大量使用水下固定桩。目前使用的水下固定桩多是起落式固定结构锚,一旦遇到水位高度上涨或者下降,此时固定桩的高度无法改变,这给一些水体净化装置的使用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固定桩,即一种水下自吸式可升降固定桩。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下自吸式可升降固定桩是由固定桩和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构成,所述固定桩是由底座、固定杆、升降杆构成,所述底座类似圆台形状,是由上平台和弧形侧面构成,所述上平台正中间位置设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处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止回阀,所述固定杆为空心,通过焊接竖直固定在上平台上,将止回阀套在杆的内部,所述固定杆的侧面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升降杆套于固定杆内部,底部侧面设有两个卡柱,所述两个卡柱与固定杆侧面的两个开口相对应,且伸出固定杆的两个开口处;
所述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与固升降杆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
所述底座、固定杆、升降杆均为铁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利用止回阀的设计,不仅使固定桩牢靠,且可上升和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固定桩;2-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3-底座;4-固定杆;5-升降杆;6- 上平台;7-弧形侧面;8-通孔;9-止回阀;10-开口;11-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水下自吸式可升降固定桩是由固定桩1和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2构成,固定桩1是由底座3、固定杆4、升降杆5构成,底座3类似圆台形状,是由上平台6和弧形侧面7构成,上平台6正中间位置设有一个通孔8,通孔 8处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止回阀9,固定杆4为空心,通过焊接竖直固定在上平台6上,将止回阀9套在杆的内部,固定杆4的侧面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开口 10,升降杆5套于固定杆4的内部,底部侧面设有两个卡柱11,两个卡柱11 与固定杆4侧面的两个开口10相对应,且伸出固定杆4的两个开口10处;
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2与升降杆5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
底座3、固定杆4、升降杆5均为铁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善新,未经徐善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3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