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压式可调高跟鞋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7004.2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1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一源 |
主分类号: | A43B21/42 | 分类号: | A43B21/42;A43B13/14;A43C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4041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锁止件 高跟鞋 切换杆 上压件 本实用新型 复位弹簧 按压式 切换槽 摆槽 摆轴 滑动配合 使用寿命 限制切换 一端设置 疲劳感 上端 底面 高跟 下轴 轴槽 转动 容纳 合并 转换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跟鞋技术领域,公开了按压式可调高跟鞋跟,包括托踵主体,托踵主体上设有短跟,短跟连接可调跟,托踵主体的底面还设有用于容纳可调跟的跟槽;托踵主体上设有切换槽,切换槽的一侧依次设有摆槽和下轴槽,摆槽内设有滑摆,滑摆的一端设置摆轴且摆轴在下轴槽内转动;可调跟上设置有切换杆,切换杆的上端与滑摆连接;托踵主体上设有上压件、锁止件和复位弹簧,上压件固定在托踵主体上,锁止件与上压件滑动配合,复位弹簧的一端接触锁止件,另一端接触托踵主体,锁止件用于与切换杆卡合并限制切换杆的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高跟和低跟的转换,可减轻穿着者的疲劳感,并极大的延长了可调跟和短跟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跟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按压式可调高跟鞋跟。
背景技术
高跟鞋有修长,体现气质的作用,因此高跟鞋深受广大女性的青睐。穿着高跟鞋不仅美丽大方,还可帮助女性调整身姿,使女性站立时腿部、腰背部更挺直,坐下时腿部的姿态也更端庄。
一般高跟鞋的鞋跟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高度和形状,鞋跟高度和形状的不同带给穿着者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表明,穿着4~6厘米的高跟鞋,能有效消耗腰腹部脂肪的新陈代谢速度,同时使穿着者背部压力增大,产生酸痛感;穿着6~8厘米的高跟鞋,在走路时,穿着者身体重心会自然上移,并极大地增加脖颈的负担,使其僵硬度增加;穿着8厘米以上的高跟鞋,身体重心会在走路时不断上移,久而久之会产生神经性头痛、眼痛,视网膜压力会比平均水平高25%。此外,经常穿着尖跟高跟鞋,会让穿着者平衡感缺失,增加晕车、晕机的可能性;经常穿方跟或坡跟高跟鞋,会让穿着者下肢浮肿,甚至发胖。
而实际上,高跟鞋主要是办公会议、宴会、酒会等正式场合的必需品,其他场合并不适宜长时间穿着高跟鞋,但人们并不能随时随地地换鞋,因此在长时间穿着高跟鞋后,没有合适的鞋可更换时,只能忍受高跟鞋带来的不适感。
因此,在本领域至少存在上述技术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按压式可调高跟鞋跟,旨在通过对高跟鞋的鞋跟结构进行改进,使鞋跟能够切换高跟和低跟两种状态,以满足穿着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同时消除穿着者的不适感。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按压式可调高跟鞋跟,包括托踵主体,托踵主体上设有短跟,短跟连接可调跟,托踵主体的底面还设有用于容纳可调跟的跟槽,当可调跟为直立状态时,可调跟与短跟套接成一体,当可调跟为收起状态时,可调跟收入跟槽内。具体地说,托踵主体上设有贯穿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切换槽,切换槽起始端位于短跟的中心,终止端连通跟槽;切换槽的一侧依次设有摆槽和下轴槽,摆槽内设有滑摆,滑摆的一端设置摆轴且摆轴在下轴槽内转动;摆轴转动时带动滑摆转动,一般情况下摆槽的结构是以下轴槽位圆心的扇形槽,摆杆在摆槽内可上下摆动;可调跟上设置有切换杆,切换杆的下端固定在可调跟上,切换杆的上端与滑摆连接,可调跟在进行连接状态的切换时,通过滑摆辅助的辅助,使切换过程更加顺畅。
在可调跟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托踵主体上设有与切换杆配合的弹性卡接组件,弹性卡接组件包括上压件、锁止件和复位弹簧,上压件固定在托踵主体上,锁止件与上压件滑动配合,复位弹簧的一端接触锁止件,另一端接触托踵主体,锁止件用于与切换杆卡合并限制切换杆的运动。
进一步的,弹性卡接组件还包括切换按钮,所述的托踵主体上设置有容纳切换按钮的安装孔,切换按钮正对锁止件,通过按压按钮,可推动锁止件,从而改变锁止件与切换杆之间的卡合关系,实现切换杆的切换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一源,未经陈一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7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