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密度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3122.6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1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姚;吴明达;戴敏敏;廖祥林;查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如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丁骞 |
地址: | 2142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区 反应区 混合区 高密度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 装置本体 回流泵 混合反应效果 混合搅拌机 出泥管 出水管 进泥管 进水管 连通管 外部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它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混合区、反应区和沉淀区,在所述混合区一端设有进水管,在所述沉淀区一端设有出水管,在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外部之间设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的进泥管与沉淀区相连,出泥管与反应区相连,在所述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所述混合区下部和反应区采用连通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混合反应效果好,便于施工,节省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淀池,具体涉及一种三级废水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由于高密度沉淀池引进我国的时间不长,造成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1)反应区不设导流筒或污泥回流装置,造成布水不均匀,絮凝效果差;(2)由于斜管布置、溢流槽布置不合理,造成沉淀效果较差,出水水质不好,排泥浓度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合反应效果好,便于施工,节省占地面积的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它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混合区、反应区和沉淀区,在所述混合区一端设有进水管,在所述沉淀区一端设有出水管,在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外部之间设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的进泥管与沉淀区相连,出泥管与反应区相连,在所述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所述混合区下部和反应区采用连通管相连接,所述反应区下部和沉淀区连通,在所述反应区内设有反应搅拌机和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套设在反应搅拌机外部,所述导流筒底部与连通管相连,在所述沉淀区前端设有翻流挡板,在所述沉淀区内设有刮泥机,在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在所述沉淀区内上部设有填料支架,在所述填料支架上设有斜管填料,在所述沉淀区顶端设有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通过出水槽连接至出水管。
所述混合区、反应区和沉淀区的截面都为矩形。
所述溢流装置包括若干溢流槽,它们竖向均匀布置,中部与出水槽相连,在所述出水槽一端连接设有出水管。
所述混合区、反应区和沉淀区的高度相同,宽度逐渐增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混合器、反应区、沉淀区均采用矩形,混合反应效果更好,同时便于施工,节省占地面积,混合与絮凝均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便于调控运行工况,沉淀区装设斜管填料,进一步提高表面负荷,增加产水量,采用池体外部的污泥回流泵,便于维修,反应区设有导流筒,不仅有利于回流污泥与原水的混合,而且筒外和筒内不同的紊流强度有利于絮体的成长,沉淀区下部设有污泥浓缩区,底部安装刮泥机,有利于提高排出污泥的浓度,不仅可省去污泥脱水前的浓缩过程,而且有利于在反应区造成较高的悬浮固体浓度,溢流槽采用竖向均匀布置,再从溢流槽两端进行收集至出水堰,同时减少堰上负荷,使出水收集均匀。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如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如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3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反渗透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载式藻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