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小型高密度的高速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2716.5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7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宋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广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3/76 | 分类号: | H01R33/76;H01R13/627;H01R13/635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裴素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连接器 超小型 连接件 元器件 底座 连接器 连接器连接 弹簧恢复 弹性形变 推入 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等距离分布 向下移动 按钮槽 按钮 插针 垫块 卡块 内槽 贯穿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小型高密度的高速连接器,包括底座和元器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呈等距离分布且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底座底部的插针。该超小型高密度的高速连接器,通过将元器件向下移动,使第三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推力将子按钮推入到按钮槽的内部,第二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推力将卡块推入到内槽的内部并与垫块相接触,使元器件与连接器固定连接,不需要依靠摩擦力来将连接件与连接器连接,避免了摩擦力不容易控制,过小容易造成连接器与连接件的连接不稳,容易分离,而如果摩擦力过大又会造成连接太紧,不能很好的将连接件与连接器连接起来或者连接后拆分较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小型高密度的高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和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连接器结构简单,虽然可以将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连通起来,但是其连接的时候仅仅依靠连接器与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将连接器与连接件固定,摩擦力不容易控制,过小容易造成连接器与连接件的连接不稳,容易分离,而如果摩擦力过大又会造成连接太紧,不能很好的将连接件与连接器连接起来或者连接后拆分较为困难,故而提出一种超小型高密度的高速连接器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小型高密度的高速连接器,具备连接稳固且易拆分等优点,解决了市场上现有的连接器结构简单,虽然可以将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连通起来,但是其连接的时候仅仅依靠连接器与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将连接器与连接件固定,摩擦力不容易控制,过小容易造成连接器与连接件的连接不稳,容易分离,而如果摩擦力过大又会造成连接太紧,不能很好的将连接件与连接器连接起来或者连接后拆分较为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连接稳固且易拆分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小型高密度的高速连接器,包括底座和元器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呈等距离分布且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底座底部的插针,所述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元器件的底部开设有呈等距离分布的针槽,所述元器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元器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位于固定块上方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卡槽外侧的卡块,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竖杆外侧的推动块,所述延伸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延伸块外侧的子按钮,所述竖杆的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开设在竖杆上的按钮槽,所述按钮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母按钮,所述竖杆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位于按钮槽上方的外槽,所述外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控制块,所述母按钮和控制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位于外槽上方的内槽,所述控制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竖杆并延伸至内槽内部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控制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垫块。
优选的,所述插针与针槽的数量相对应,且插针的直径与针槽的直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卡块位于元器件外侧的长度大于固定块的宽度,且卡块相背的一侧为斜面。
优选的,两个所述竖杆之间的距离大于元器件的长度和两个固定块的宽度之和,小于两个固定块的宽度和元器件的长度以及两个推动块的宽度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广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广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2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