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09145.X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1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贝国平;董金勇;董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铭富驰(苏州)纳米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徐洋洋;耿丹丹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烟 多孔陶瓷棒 加热装置 导热膜 发热膜 本实用新型 螺旋状凹槽 加热丝 油流道 电子烟雾化器 表面形成 雾化效率 两端部 螺旋状 内开 腔室 贴附 烟油 埋设 连通 烟雾 并行 储存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包括多孔陶瓷棒和螺旋状发热膜;所述多孔陶瓷棒内开设有贯通的烟油流道,所述烟油流道能够与电子烟储存烟油的腔室连通;所述多孔陶瓷棒的表面形成有螺旋状凹槽,所述发热膜贴附于所述螺旋状凹槽上;所述发热膜包括导热膜以及埋设于所述导热膜中若干根并行的加热丝,且所述加热丝的两端部露出所述导热膜。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加热装置,能够明显的提高电子烟雾化器的雾化效率、提升烟雾的口感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通过雾化器燃烧烟油产生烟雾以替代传统香烟的产品,由于其使用方便、口味可通过烟油的调配而改变,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伤害远低于传统香烟,同时有利于戒烟群体戒烟,所以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推广。
目前,电子烟雾化器中的发热组件通常采用纤维绳来传导烟液油,中国专利文献CN201220223286.6中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其雾化器中采用的发热组件包括纤维绳、缠绕在纤维绳外部的发热丝以及包围于纤维绳和发热丝外部的雾化杆,纤维绳的两端从雾化杆的侧面穿出并延伸至储存有烟液油的腔室中,在使用时,纤维绳的端部将烟液油引导至其中间位置缠绕有发热丝的部分,发热丝发热时纤维绳上的烟液油雾化。
现有的电子烟采用纤维绳作为烟液油的传导介质,其虽然能够实现烟液油的传导,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热丝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纤维绳容易被烧焦,烧焦后产生的少量烟气会严重影响电子烟的口感,并且,纤维绳的导液性能较差,通常会出现干烧以及烟雾量较小的情况。此外,目前的纤维绳除了作为烟液油的传导介质以外,还需要为发热丝提供支撑,众所周知,纤维绳的强度较低,从而会影响发热丝的正常使用。总之,目前采用纤维绳作为烟液油传导介质的电子烟雾化器,其雾化效率较低、口感较差、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能够明显的提高电子烟雾化器的雾化效率、提升烟雾的口感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其包括多孔陶瓷棒和螺旋状发热膜;所述多孔陶瓷棒内开设有贯通的烟油流道,所述烟油流道能够与电子烟储存烟油的腔室连通;所述多孔陶瓷棒的表面形成有螺旋状凹槽,所述发热膜贴附于所述螺旋状凹槽上;所述发热膜包括导热膜以及埋设于所述导热膜中若干根并行的加热丝,且所述加热丝的两端部露出所述导热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多孔陶瓷棒的两端形成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引导部,以便于插入电子烟储存烟油的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一对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套装于多孔陶瓷棒上,其具有一连接端子,所述加热丝的端部连接于该连接端子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膜为聚酰亚胺薄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膜的厚度为0.5-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丝为铁铬铝电热丝或镍铬电热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加热装置,通过在多孔陶瓷棒表面包覆螺旋状发热膜,发热膜包括导热膜和埋设于导热膜中的若干根并行的加热丝,加热丝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导热膜均匀地传导至多孔陶瓷棒的表面,避免多孔陶瓷棒的表面受热不均,从而能够明显的提高电子烟雾化器的雾化效率、提升烟雾的口感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烟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多孔陶瓷棒;110、引导部;120、烟油流道;130、螺旋状凹槽;200、发热膜;210、导热膜;220、加热丝;300、连接电极;310、连接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铭富驰(苏州)纳米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铭富驰(苏州)纳米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09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电子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