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线生产用工业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4682.1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2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简川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生富科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4 | 分类号: | C21D9/54;C21D1/26;C22F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黄胡生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室 恒温室 底板 工作平台 铜丝 本实用新型 铰链连接 铜线生产 前端面 锁紧板 退火炉 下端 加热 电性连接 加热室门 加热装置 均匀加热 前端设置 铜丝表面 固定架 冷却室 上端面 室内腔 温室门 下端面 左端面 上端 拆卸 套筒 简易 温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线生产用工业退火炉,包括底板和固定架,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四根底柱,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恒温室,恒温室的右端设置有加热室,恒温室的左端面设置连接有冷却室,恒温室的前端面上端设置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恒温室门,所述加热室的前端设置有加热室门,加热室内腔的壁上设置有与工作平台电性连接的加热装置,加热室的内部左边前端面设置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通过铰链连接在加热室的下端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丝加热的时候,实现铜丝表面的充分均匀加热,通过设置铰链连接,实现铜丝套筒的简易拆卸与安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线生产用工业退火炉。
背景技术
热处理炉分为退火炉、淬火炉、回火炉、正火炉、调质炉,主要用于大型碳钢、合金钢零件的退火;表面淬火件回火;焊件消除应力退火、时效等热处理工艺。加热方式有电加热、燃油、燃气、燃煤、热风循环。退火炉是一种新型换热设备。退火炉是节能型周期式作业炉,超节能结构,采用纤维结构,节电60%。
目前的退火炉在对铜丝生产时的退火工作时,由于铜丝是缠绕在卷筒中的,由于铜丝内壁贴合卷筒的外壁,导致对铜丝只是进行局部的加热,使得铜丝的受热不均匀,影响到了退火时减少应力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线生产用工业退火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线生产用工业退火炉,包括底板和固定架,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四根底柱,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恒温室,恒温室的右端设置有加热室,恒温室的左端面设置连接有冷却室,恒温室的前端面上端设置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恒温室门,所述加热室的前端设置有加热室门,加热室内腔的壁上设置有与工作平台电性连接的加热装置,加热室的内部左边前端面设置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通过铰链连接在加热室的下端面,且锁紧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锁紧板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盖的内部,所述轴承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室下端面的凸台上,所述有第一转轴的中间部分设置有铜丝套筒,且第一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加热室内腔的后端面,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连接在加热室的内部右端前端面,且固定架设置有开孔,该开孔的内部设置有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加热室内腔的后端面,第二转轴向前延伸且中间位置设置有缠绕转筒,第二转轴的前端通过电机轴转换器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支撑台安装在底板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冷却室的下端设置有风箱,所述风箱的内部设置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电性连接加热室、恒温室和冷却室,且工作平台与伺服电机、风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和恒温室的内壁均设置有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恒温室门与加热室门均设置有把手,且把手均为隔热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室内部加入缠绕机构,使得铜丝在退火的加热工序中,充分的与加热室内部接触,使得铜丝的表面受热均与,利用电机带动铜丝缠绕到缠绕转筒外壁,实现了较快的加热效果;通过设置有恒温室和冷却室,使得退火的工序划分开,利用恒温室密封的空间,对铜丝进行恒温处理,由于加热室与恒温室联通,防止了铜丝在高温下的氧化,利用冷却室下方的风箱实现快速冷却;通过锁紧板与加热室下端凸台的铰链连接,实现了对铜丝套筒的拆卸与安装,同时利用轴承盖与螺栓的配合,实现了对转轴的固定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丝加热的时候,实现铜丝表面的充分均匀加热,通过设置铰链连接,实现铜丝套筒的简易拆卸与安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室内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生富科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生富科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4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丝拉丝退火的防氧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铝铜带生产用强度热处理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