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排水系统的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7972.3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0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玄雁燕;王德远;杜娟;谢玉叶;黄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宇翔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80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水盒 边框 基坑排水 沉淀池 循环利用装置 抽水管道 出水口 排水槽 立杆 过滤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从上至下 涤纶滤布 盒口边缘 间隔设置 设备领域 水中杂质 依次增大 重复利用 抽水泵 蓄水箱 减小 井水 沉淀 水资源 覆盖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排水系统的循环利用装置,应用在基坑排水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与抽水泵出水口连接的抽水管道,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地面上的沉淀池和蓄水箱,沉淀池内设有立杆,立杆上设有若干蓄水盒,蓄水盒的容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大,抽水管道的出水口位于远离沉淀池底一端的蓄水盒上方,各个蓄水盒的盒口边缘均连接有截面为L形的边框,边框上均开设若干有排水槽,边框上设有用于覆盖排水槽的涤纶滤布,其优点是:通过对井水的沉淀和过滤,降低了水中杂质的含量,使得操作者可对过滤后的水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排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排水系统的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排水是将围堰内的积水、渗水抽走以进行旱地施工,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基础底板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整个建筑物中地下室的使用功能问题。
公告号为CN2048986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井和与排水井相通的若干条集水沟,所述排水井和集水沟均设置在基坑底板的下方,所述排水井的上端与钢制排水筒相连通,钢制排水筒的上端从基坑上方伸出,所述排水井内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与抽水管道相连,抽水管道的出水口从钢制排水筒上端伸出;所述排水井内还设置有钢板网井盖,所述钢板网井盖位于抽水泵上方,且钢板网井盖所在平面低于集水沟的出口水所在平面,在钢板网井盖的上方堆积有卵石层。
但是抽水泵抽出的水未经过合理利用便直接排放,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排水系统的循环利用装置,其优点是:通过对井水的沉淀和过滤,降低了水中杂质的含量,使得操作者可对过滤后的水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排水系统的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与抽水泵出水口连接的抽水管道,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地面上的沉淀池和蓄水箱,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设有若干蓄水盒,所述蓄水盒的容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大,所述抽水管道的出水口位于远离沉淀池底一端的蓄水盒上方,各个所述蓄水盒的盒口边缘均连接有截面为L形的边框,所述边框上均开设若干有排水槽,所述边框上设有用于覆盖排水槽的涤纶滤布;
所述沉淀池和蓄水箱间设有净水池,所述沉淀池和净水池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两端管口均覆盖有维纶滤布,所述净水池旁设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净水池和蓄水箱连接,所述蓄水箱下端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下端连接有阀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水井内的水通过抽水管道流入立杆最上端的蓄水盒中,当该蓄水盒内的水注满后溢出蓄水盒外,水在溢出时经过涤纶滤布的过滤,降低了水中杂质的含量;过滤后的水流入下一个蓄水盒中,继续重复上述步骤,再一次过滤,直至最后一个蓄水盒中的水流入沉淀池内;
沉淀池中的水在通过排水管流入净水池时,在维纶滤布的过滤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了水的洁净程度;启动自吸泵,将净水池内的水输送进入蓄水箱中,操作者打开阀门便可利用使水从输水管中流出,方便了操作者清洗手、工作鞋、建筑工具等,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排水井中的水直接排出而对河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个所述蓄水盒盒底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孔壁上连接有滤水盘,所述滤水盘底面转动连接有中间盘,所述中间盘上开设有与滤水盘的滤孔一一对应的中间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转动中间盘,使中间孔与滤水盘的滤孔相对,便可将蓄水盒内的水排出,同时滤水盘还能起到过滤作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盘上设有与滤水盘抵触的密封垫,所述中间孔贯穿密封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宇翔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宇翔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7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基坑结构
- 下一篇:上跨既有隧道的防基坑隆起的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