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陡坡抗滑挡土的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71863.2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1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华;李亚军;吴燕舞;范小志;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孔 支护结构 抗滑桩 滑挡 凝固 技术方案要点 施工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侧面顶部 紧固连接 滑动 坡体 平行 混凝土 穿过 滑坡 抵抗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陡坡抗滑挡土的支护结构,涉及陡坡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常见尚未凝固的纵向抗滑桩与横向抗滑桩两者的连接部分在坡体滑动的带动下容易出现倾斜,导致结构的抵抗滑坡的能力下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陡坡,陡坡上设有第一纵向桩,第一纵向桩的侧面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插入于陡坡的第一横向桩,第一纵向桩的侧面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二横向桩,陡坡上插设有与第一纵向桩平行的第二纵向桩,第二横向桩穿过第二纵向桩并插入陡坡,达到相邻的两个纵向桩之间紧固连接,可降低混凝土凝固前第一横向桩与第一纵向桩发生倾斜的几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陡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陡坡抗滑挡土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本不利于进行建筑物建设的丘陵地区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开发利用。为了加快建设工程的速度,机械化施工也越来越广泛的采用,然而在坡度较陡的土质边坡上,进行道路、管沟等构筑物建设,机械化施工难于开展。常规采用的机械化钻(冲)灌注桩、旋挖桩、钻孔预应力锚索等支护结构在陡坡上难于实施。
现检索到一篇申请号为CN201420240989.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滑桩与锚索、锚固洞结合的边坡治理结构,包括设置于边坡岩体或覆盖层内的混凝土抗滑桩,边坡岩体或覆盖层存在滑动面,尽量与滑动面平行或成大角度的布置混凝土锚固洞,混凝土锚固洞伸入稳定坚硬岩体足够长度,同时,混凝土锚固洞与混凝土抗滑桩连接。
但是,该结构的纵向抗滑桩与横向抗滑桩均由混凝土浇注而成,而混凝土的凝固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尚未凝固的纵向抗滑桩与横向抗滑桩两者的连接部分在坡体滑动的带动下容易出现倾斜,导致结构的抵抗滑坡的能力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陡坡抗滑挡土的支护结构,具有相邻的两个纵向桩之间紧固连接,可降低混凝土凝固前第一横向桩与第一纵向桩发生倾斜的几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陡坡抗滑挡土的支护结构,包括陡坡,所述陡坡上设有第一纵向桩,所述第一纵向桩的侧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插入于所述陡坡的第一横向桩,所述第一纵向桩的侧面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二横向桩,所述陡坡上插设有与所述第一纵向桩平行的第二纵向桩,所述第二横向桩穿过所述第二纵向桩并插入所述陡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孔可供第一横向桩插入,使第一横向桩与第一纵向桩凹凸配合,以便于第一横向桩在陡坡上的固定。第二横向桩用于提高第二纵向桩抵抗滑土的能力,位于第一纵向桩侧面顶部的第二安装孔用于第二横向桩的插入,使相邻两个第一纵向桩与第二纵向桩相互紧固连接,以降低混凝土凝固前第一横向桩与第一纵向桩发生倾斜的几率,提高第一横向桩与第一纵向桩抵抗陡坡滑土沿着倾斜方向滑动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纵向桩沿着所述陡坡的倾斜方向均布且数量不少于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纵向桩沿着陡坡的倾斜方向均布可便于提高整体对陡坡的稳固作用,通过提高第二纵向桩在陡坡上密集度以减轻单个第二纵向桩受到坡体滑土的压力,从而提高第二纵向桩抵抗滑土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壁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槽的一端呈封闭状且另一端呈开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横向桩的一端插入陡坡后会抵触于坡体内部,而位于第二安装孔外壁的滑槽可用于防止第二横向桩的另一端从第二纵向桩内脱离,进而提高第二横向桩对第二纵向桩的整体性,滑槽一端呈封闭状可为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提供限位,以降低滑块脱离滑槽的几率,滑槽的另一端呈开口状可供滑块进入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两者的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滑块并抵触于所述滑槽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未经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71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削坡减载公路边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