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8367.1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9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玉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潍坊中润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6 | 代理人: | 田友亮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针 推杆 针筒 采集 肿瘤穿刺针 针体 本实用新型 推杆体 推杆头 推拉槽 拉板 负压吸取 针体固定 体内部 刺入 负压 漏出 退针 肿瘤 医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针体和内针,所述针筒的一端与所述针体固定连接,所述内针设于所述针体的内部,所述针筒内部设有推杆,所述推杆沿长度方向设有推拉槽,所述内针与所述推杆通过推拉槽连接,所述推杆包括推杆头、推杆体和拉板,所述推杆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头和拉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穿刺针,通过在针体内部设置内针,使医生将针体刺入肿瘤内采集组织时,直接用针筒提供负压吸取组织,达到所需的量,推动内针,内针与采集部接触,切断采集的组织与原有组织的连接,且退针时不用保持原来的负压已采集的组织也不会漏出,采集简单、方便,难度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肿瘤穿刺针。
背景技术
穿刺活检是骨与软组织肿瘤获取组织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随着检查手段及方法的不断提高,使诊断的正确率逐渐提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肿瘤不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点,诊断困难。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穿刺活检是获取病理诊断的主要途径。肿瘤组织的采取需要刺入肿瘤中约1cm深处,即可拔出针芯,接上20-50ml的注射器,用力抽吸取材。抽吸式取材时是持续用较大抽吸的负压将瘤组织吸住,所以要在退针时保持这种负压吸力,直至退出肿瘤为止。现有技术抽吸完后无法对已采集的组织与肿瘤组织切割,且退针时要一直保持抽吸的负压,以保证采集的组织不会重新滑落,操作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采集方便、难度低,可将已采集的组织与肿瘤组织隔断,且在退针时不用一直保持抽吸时的负压的肿瘤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肿瘤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针体和内针,所述针筒的一端与所述针体固定连接,所述内针设于所述针体的内部,所述针筒内部设有推杆,所述推杆沿长度方向设有推拉槽,所述内针与所述推杆通过推拉槽连接,所述推杆包括推杆头、推杆体和拉板,所述推杆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头和拉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头镶嵌在所述针筒内部,所述针体远离所述针筒侧设有采集部,所述采集部为漏斗状,所述采集部分为大口侧和小口侧,所述大口侧与所述针体固定连接,所述内针包括内针体和推拉头,所述推拉头设于远离所述采集部的一端,所述内针体为实心结构,所述内针体的直径小于所述采集部大口侧的直径,所述内针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采集部小口侧的直径,所述针筒外侧设有第一手指环和第二手指环,所述第一手指环和第二手指环相对设置。
内针体可通过推拉槽沿推杆滑动,且内针体的直径小于所述采集部大口侧的直径,所述内针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采集部小口侧的直径,所以内针体靠近采集部的一端可在采集部内与采集部接触,需要抽吸肿瘤组织时,将内针体拉开远离采集部,拉动推杆,针筒内形成负压吸取肿瘤组织,采集完毕将内针推回采集部,内针既可以隔断已采集的组织,又保证退针时已采集的组织不用靠负压吸引也不会滑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拉头设有防滑条纹,推拉时增大摩擦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杆头包裹有深颜色的弹性密封圈,既保证了推杆头与针筒的密封性,又方便透过针筒观察采集的组织的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采集部的小口侧为倾斜设置,方便针体的刺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针筒为透明设置,且带有刻度,所述刻度沿所述针筒长度方向设置,可以很直观地读出采集的组织的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穿刺针,通过在针体内部设置内针,使医生将针体刺入肿瘤内采集组织时,直接用针筒提供负压吸取组织,达到所需的量,推动内针,内针与采集部接触,切断采集的组织与原有组织的连接,且退针时不用保持原来的负压已采集的组织也不会漏出,采集简单、方便,难度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玉,未经陈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8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妇科阴部采集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创椎体成形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