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改性再生骨料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2310.0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9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圣怡;许永和;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0/10 | 分类号: | C04B20/10;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骨料 水化硅酸钙凝胶 风干 风干箱 镂空网 溶液改性 废液池 液床 液区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工程 纳米化处理 皮带机输送 均匀覆盖 末端连接 循环风机 浆处理 皮带机 盛放 精细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工程中的再生骨料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改性再生骨料的装置,用于对再生骨料的表面进行精细的纳米化处理,该装置分为裹液区和风干区,裹液区的液床盛放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风干区的风干箱中设有镂空网带,风干箱上部设有循环风机,风干箱下部设有废液池,未经处理的再生骨料通过皮带机输送至液床,使得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均匀覆盖在再生骨料表面。经过裹浆处理后的再生骨料通过与皮带机末端连接的镂空网带进入风干箱进行风干处理,所产生的料废料掉入位于其下方的废液池,经风干后的成品再生骨料从镂空网带的末端进行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工程中的再生骨料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改性再生骨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各地的大城市都出现了垃圾围城的情况。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占用土地,同时会造成土地和地下水、空气的大规模污染。因此,必须对城市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的40%左右,而废弃混凝土垃圾又占到建筑垃圾的50%左右,因此,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用于拌制混凝土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目前,利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主要应用于道路垫层等非承重,要求低的工程场合。其主要原因在于再生骨料较之于天然骨料吸水量大、含粉量高、骨料空隙率大,难以配制出强度高、工作性好的混凝土。再生骨料之所以吸水量大、骨料空隙率大、含粉量高,与其经机械加工后的表面特性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说,再生骨料表面硬化旧砂浆附着和机械破碎方式,是造成再生骨料吸水量大、含粉高、堆积空隙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再生骨料表面进行深化加工处理,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最佳途径。
对再生骨料的表面进行强化处理,目前主要有气体和浆液处理两种手段。气体处理主要是利用CO2气体使再生骨料表面碳化,浆液处理分为有机浆液处理和无机浆液处理两种。有机浆液处理可有效降低再生骨料吸水率,但可能会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无机浆液处理相当于在再生骨料表面包裹水泥浆,效果不大。研究显示,对再生骨料的表面进行精细的纳米化处理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再生骨料表面纳米化后,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提高强度,同时,对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也有一定效果。
以往对再生骨料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通常是将纳米材料混于普通水泥浆液中,再将混有纳米材料的浆液包裹在再生骨料表面晾干使用。采用这种方法,纳米粒子极容易被水泥、矿粉、粉灰等较大粒子包裹,不能发挥其纳米活性,而且,纳米材料在再生骨料表面的分布也不均匀。
因此,亟需一种处理流程简单、效率高的利用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改性再生骨料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改性再生骨料的装置,该利用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改性再生骨料的装置,使得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均匀覆盖在再生骨料表面,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填充骨料表面的微孔,降低其吸水率,同时,纳米材料也可以充分发挥其纳米活性,改善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另外,利用这种装置对再生骨料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流程简单,速度快,能满足搅拌站原材料供应的需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水化硅酸钙凝胶溶液改性再生骨料的装置,它包括:相互贯通的再生骨料裹浆区和风干区;其中,
所述裹浆区包括配合设置的液床和皮带机;
所述风干区包括循环风机、风干箱、镂空网带和废液池,所述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风干箱的上部,所述镂空网带设置于所述风干箱中,所述废液池位于所述镂空网带的下方,所述镂空网带的首端与所述皮带机的末端贯通连接,再生骨料通过皮带机进入液床处理后经镂空网带带入风干箱进行风干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2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