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有便携蓝牙耳机的音响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2023.7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4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德;刘宇琛;李春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杭清涛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盒式音响 蓝牙耳机 连接金属片 蓝牙 耳机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音响 充电 安全隐患问题 蓝牙耳机接收 信号处理器 便于携带 插座插孔 串口连接 分流开关 接触连接 音频信号 金属片 使用性 体积小 磁铁 变压器 链接 吸附 缠绕 电线 播放 携带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有便携蓝牙耳机的音响,包括盒式音响和蓝牙耳机,盒式音响和蓝牙耳机上分别设有连接金属片,蓝牙耳机上的链接金属片分别与耳机蓄电池和串口连接,盒式音响上的连接金属片通过变压器与控电分流开关连接,同时与信号处理器连接;通过相接触连接的蓝牙耳机上的连接金属片与盒式音响的连接金属片,给蓝牙耳机的耳机蓄电池进行充电,及将蓝牙耳机接收的音频信号传递到盒式音响上进行播放。盒式音响上的连接金属片下方设有可吸附蓝牙耳机的磁铁。本实用新型以蓝牙耳机和盒式音响合二为一为核心,使用性非常强,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巧妙解决了同时携带耳机和音响而不方便的问题,避免了充电时插座插孔不足,电线相互缠绕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产品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组合有便携蓝牙耳机的音响。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蓝牙传输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逐渐被引入电子数码领域中,深受广大民众喜欢。如今,耳机和音响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重要的娱乐必需品,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从学生族到上班族,甚至就连司机也都无时无刻不挂着耳机,在宿舍、车上、以及办公桌上音响的影子也是无处不见,无论室内还是室外,耳机和音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不得不使用不同的音乐播放设备,但这样不仅麻烦,而且需要消费者投资大量的金钱在设备上;与此同时,大多数人目前还仍在使用传统的有线耳机,这样在佩戴耳机时不但麻烦,而且有时还会带来不便甚至灾难,即使现在市场上也存在蓝牙播放设备,但在电源耗尽后不能及时找到电源充电,又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见到的耳机和音响几乎全部是分开独立的,偶尔出现耳机与音响结合使用的产品,不是过于笨重,就是性能不好,无法满足用户的体验。
近些年,国内也有一些专利是针对如何将耳机和音响设备结合的。西安理工大学的薛艳敏等人公开的一种将头戴式耳机和音响结合的产品(申请号:CN201320708467.2),这个专利在耳机的一对耳麦架上均安装耳麦和音响,每个耳麦架还通过转轴与侧架的一端连接,两根侧架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架顶连接,两根架顶的另一端内开有滑槽,滑槽的外侧设有固定轴,两根固定轴之间连接有扭转架,扭转架两端开有长孔,两根固定轴分别从两个长孔中穿过。该产品可以通过零部件的转动和折叠,来实现耳机和音响两种使用方式的转换。这个专利的问题是携带不是特别方便,而且操作起来有点困难。深圳市天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周志公开的一种将头戴式耳机和音响结合的产品(申请号:CN201520621628.3),该专利通过不同的电路模块来实现功能的切换。主要是将申请号为CN201320708467.2的产品进行了改动,使其通过按键来转换不同的使用方式。该专利在电源耗尽后无法及时进行充电,非常不便。东莞市盛群电声科技有限公司的刘复钦公开了一种脖带式耳机音响(申请号CN201620858745.6),该专利是将耳机接在了一个脖带式音响上面,通过拉动耳机线来实现耳机与音响两种工作方式的转变。该专利的音响是脖带式的,由于音响离耳朵较近,我们无法将音量提的过高。我们这个专利通过使用蓝牙传输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以音响和耳机结合的思想为核心,采用盒式使传统的耳机变得更加方便和多功能化,不但如此,本专利的使用性非常强,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一方面解决了同时携带耳机和音响而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充电时插座插孔不足,电线相互缠绕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关于具有外放功能的,且可以无线充电的微型蓝牙耳机专利,在中国专利库中没有记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有便携蓝牙耳机的音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2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入耳式耳机壳
- 下一篇:标准化电声结构组件及其头戴式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