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节式颈椎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0902.6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9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鸿;汪钰;顾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鸿立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连接块 下连接块 防滑部 颈椎椎间融合器 颈椎 本实用新型 颈椎体 吻合 上调节机构 上下贯通 医疗材料 上表面 上端面 下表面 下端面 融合 弧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节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材料技术领域。本调节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上连接块,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下连接块,本体、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的中部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融合孔,上连接块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部一,防滑部一的外缘设置成与颈椎的上颈椎体的下端面吻合的弧面,下连接块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部二,防滑部二的外缘设置成与颈椎的下颈椎体的上端面吻合的平面,上连接块与本体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上调节机构,下连接块与本体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下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本体、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的间距,选择合适的高度实现两个颈椎之间的融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调节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骨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除第一、第二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交通意外及运动性损伤增多,以致颈椎退变性及外伤性病例逐年递增,其中需手术者,每年约有数十万人之多。颈椎手术种类繁多,包括减压术,复位固定术及畸形矫正术等。
但每例病患手术术后均需手术将椎节融合,以获得稳定之效果。以往之融合术以自体植骨为主,不仅时间长(骨融合时间约3~6月),因需从病人身体其他处取骨而增加患者痛苦与并发症。为此,近年来有各种内固定器问世;在诸多内固定器中,椎间融合器有其独特之优点,因其置于两个椎骨之间,不仅接触面大,易骨性融合,而且可以立即恢复椎节之高度与张力,因此术后次日病人即可起床活动,2~3周则走向社会。但当前所使用的椎节融合器稳定性能较差,易向外滑出、或向内滑入而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瘫痪,以致不得不再次手术。
并且,融合器的高度不可调节,导致融合器不能够适应不同人体上颈椎与下颈椎之间的高度。所以,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有待研发出一种能够融合上颈椎与下颈椎之间的融合器,以实现上颈椎与下颈椎之间更加合适的连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调节式颈椎椎间融合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两个颈椎之间的融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调节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上连接块,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下连接块,本体、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的中部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融合孔,上连接块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部一,防滑部一的外缘设置成与颈椎的上颈椎体的下端面吻合的弧面,下连接块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部二,防滑部二的外缘设置成与颈椎的下颈椎体的上端面吻合的平面,上连接块与本体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上调节机构,下连接块与本体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下调节机构。
本调节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在上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上连接块和本体之间的间距调节;然后,在下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下连接块与本体之间的间距调节;最后,调节完成后将本融合器手术放置到上颈椎体和下颈椎体之间,同时,使上连接块上表面的防滑部一与上颈椎体的下底面匹配,下连接块下表面的防滑部二与下颈椎体的上底面匹配,即完成上颈椎体和下颈椎体之间的融合。
在上述的调节式颈椎椎间融合器中,所述的上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本体上方的若干定位孔一和开设在上连接块上的若干调节孔一,所述的若干定位孔一与若干调节孔一一一对应设置,在定位孔一与其对应的调节孔一之间螺接有调节螺钉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鸿立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鸿立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0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