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法脱硫后烟气收水与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1106.6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1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阳;谢庆亮;黄举福;王福添;廖增安;张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8 | 分类号: | F23J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罗满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雾装置 冷凝装置 竖直 连通 水平烟道 再热器 烟道 联通 集水装置 加热系统 上行烟道 湿法脱硫 下行烟道 进口 烟气 本实用新型 季节性变化 选择性导通 烟气脱硫塔 并联设置 尾部烟道 运行能耗 用水量 烟囱 出口 节约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湿法脱硫后烟气收水与加热系统,包括水平烟道、竖直下行烟道、冷凝装置、除雾装置、集水装置、竖直上行烟道、再热器、和下联通烟道;其中:所述水平烟道用于与烟气脱硫塔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凝装置的进口可通过竖直下行烟道与所述水平烟道连通,其出口处设置有所述除雾装置;所述再热器的进口可通过竖直上行烟道与所述除雾装置连通,其出口通过尾部烟道连通至烟囱;所述集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除雾装置的下方;所述下联通烟道并联设置在所述冷凝装置的进口与所述再热器的进口之间,且所述下联通烟道可选择性导通。应用本系统,能够适应季节性变化需求,节约系统的用水量及运行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法脱硫后烟气收水与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湿法脱硫烟气处理系统的燃煤机组、烧结机、焦化炉等来说,饱和湿烟气从烟囱直接排出后与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接触时,烟气将会被冷却,烟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出现过饱和而凝结,而凝结的水滴对光线产生折射、散射,烟气透光率下降,从而使烟羽呈现白色或者灰色,形成“白烟”。
排放过程中所形成的“白烟”的会带来以下问题:
(1)视觉污染:烟囱出口排出的“白烟”,往往导致人们认为是烟囱在排污;
(2)水分流失:湿法脱硫由于其效率高,被燃煤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等广泛采用,但湿法脱硫后的烟气中水蒸气的体积份额占12%~15%,烟气的直接排放导致大量水分流失;
(3)酸性腐蚀:脱硫后烟道与烟囱存在酸性液滴凝结腐蚀问题;
(4)污染问题:湿烟气温度低,抬升高度较小,造成地面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从烟囱排放出来的湿烟气所携带的以及后续凝结的一部分大液滴还会沉降在烟囱周边地面,形成“烟囱雨”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特别是“白烟”的视觉污染问题,使得燃煤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等在经过超低排放改造之后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环境问题在公众中的敏感性,“白烟”现象的有效控制已经成为湿法脱硫设施运行的关键问题,众所周知,烟气排放的大气环境温度和湿度几乎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白烟”治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烟气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烟气与环境空气相互混合过程中由于烟温降低,导致过饱和凝结而出现“白烟”现象。现有技术中,行业内提出了水回收的烟气除白烟技术方案,然而受现有技术的自身系统缺陷,均无法有效适应气象的变化,且存在系统能耗高等问题。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湿法脱硫后的烟气收水与加热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有效缓解或消除“白烟”现象的基础上,在不同气象环境下有效控制系统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湿法脱硫的烟气收水与加热系统,该系统能够在不同气象环境下有效控制系统能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湿法脱硫后烟气收水与加热系统,包括水平烟道、竖直下行烟道、冷凝装置、除雾装置、集水装置、竖直上行烟道、再热器和下联通烟道;其中:所述水平烟道用于与烟气脱硫塔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凝装置的进口可通过竖直下行烟道与所述水平烟道连通,其出口处设置有所述除雾装置;所述再热器的进口可通过竖直上行烟道与所述除雾装置连通,其出口通过尾部烟道连通至烟囱;所述集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除雾装置的下方;所述下联通烟道并联设置在所述冷凝装置的进口与所述再热器的进口之间,且所述下联通烟道可选择性导通。
优选地,还包括:上联通烟道,并联设置在所述竖直下行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再热器的出口之间,且所述上联通烟道可选择性导通;所述上联通烟道上设置有热风喷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1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炬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中间储仓式锅炉高温烟气再循环制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