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09219.2 | 申请日: | 201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1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卢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静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16;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图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7 | 代理人: | 陈剑锋 |
地址: | 5472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切开术 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导向管 固定器 固定套 集痰器 双管 术后护理 上封盖 湿化管 氧气管 喷出 痰囊 痰筒 痰液 吸痰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装置,该护理装置包括双管固定器和集痰器,双管固定器又包括第一固定套、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主要用于导向并固定湿化管和氧气管,集痰器又包括第二固定套、集痰筒、集痰囊和上封盖,主要用于收集患者喷出的痰液以及便于吸痰。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能起到更好的治疗和术后护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气管切开患者要进行气道湿化和氧气吸入,目前常规方法是将湿化管和氧气管同时放入气管套管内,然后用胶布外固定双管,再用生理盐水加湿单层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口,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内。上述固定方式操作简单,但是固定不够牢靠,患者咳嗽、体位改变或深呼吸等行为都可能会使纱布移位或脱落,导致湿化管和氧气管脱落,患者达不到治疗效果,严重时还可能会因为气道湿化的量不足,引起患者痰液粘稠,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并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起到稳固湿化管和氧气管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双管固定器,所述双管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套、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第一固定套可拆卸地套设在气管套管外,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套的外侧壁,并且分别呈钩型,并且第一导向管供湿化管穿过,第二导向管供氧气管穿过。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双管固定器还包括紧固夹,该紧固夹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套的外侧壁,并且位于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下方,该紧固夹用于夹紧湿化管和氧气管。
第一固定套侧壁设置开口。
第一固定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装置还包括集痰器,所述集痰器包括第二固定套、集痰筒、集痰囊和上封盖,其中,第二固定套可拆卸地套设在第一固定套外;集痰筒倾斜地安装在第二固定套上,其具有上端口和下端口,中部设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下通孔与第二固定套对应;集痰囊安装在集痰筒下端口上;上封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上通孔上。
第二固定套侧壁设置开口。
第二固定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集痰筒下端口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集痰囊包括囊体和连接体,连接体设置有内螺纹、并与集痰筒下端口侧壁上的外螺纹相互螺纹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装置,该护理装置包括双管固定器,该双管固定器通过第一固定套套设在气管套管外,使其连接稳固,有效防止脱落,该双管固定器还设置有第一导向管供湿化管穿过,引导湿化管通向气管套管内并防止湿化管被喷出,设置有第二导向管供氧气管穿过,引导氧气管通向气管套管内并防止氧气管被喷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双管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管固定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集痰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静,未经卢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09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经鼻气管开通装置以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