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风扇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06860.0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1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光;王本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H05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支架 顶壁 框口 烹饪器具 通孔 线圈盘组件 导风支架 气流集中 电源板 散热 连通 挡住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风扇支架,该风扇支架设有一框口,该框口包括一位于其顶部的顶壁,所述顶壁在其内、外两侧分别形成与该框口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导风支架顶壁挡住了中间一部份气流,将气流集中分成两条路径,能够分别集中地对所述电源板及所述线圈盘组件进行散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常见的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保温罩及外壳,内锅容纳在该保温罩内,该保温罩位于该外壳内,所述内锅与锅盖之间形成烹饪腔,内锅底部与保温罩底部之间设有加热元件,以对内锅加热。越来越多的烹饪器具采用电磁线圈盘组件作为加热元件。电磁加热有很多好处,例如线圈本身基本不会产生热量,加热部分采用环形电缆结构,电缆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并可承受500℃以上高温,使用寿命高达10年。电磁加热的平均预热时间比电阻圈加热方式缩短60%以上,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在同等条件下比电阻圈加热节电30%—8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因为上述原因,电磁线圈盘组件越来越多的用在了各种烹饪器具中。因为工作时,内锅底部的热量较大,烹饪器具中通常还设有风扇结构,用于对电源板及线圈盘组件进行散热,避免电源板上的电子元件及线圈发生热损坏。但是现有的风扇结构吹出来的气流集中均向上流动,该线圈盘组件远离该风扇的一侧散热会出现不良。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良好散热的烹饪器具。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散热组件,其包括风扇及风扇支架,所述风扇支架设有一框口,该框口包括一位于其顶部的顶壁,所述顶壁在其内、外两侧分别形成与该框口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导风支架顶壁挡住了中间一部份气流,将气流集中分成两条路径,能够分别集中地对所述电源板及所述线圈盘组件进行散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壁面积为所述框口面积的1/8以上。可遮挡中部的较多气流,使气流更集中的向两侧流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壁面积为所述框口面积的1/8-9/2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为56至62mm,宽度为12至18mm。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口还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共同形成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第二进风口。该导风支架设有侧向的第三通孔,提升气流侧向流动的能力,更好地为所述线圈盘组件的散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风扇支架还设有一导向板,该导向板自该第一侧壁的底边缘向内并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导向板能够将气流朝向线圈盘组件引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框口还设有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以及连接该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第三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向内侧继续延伸,并与所述导向板的两侧边缘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板、第三及第四侧壁形成第一导风通道,该第一导风通道以所述第一进风口为入口;所述第二侧壁、第三及第四侧壁进一步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导风通道,该第二导风通道以所述第二进风口为入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口还包括若干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若干侧壁的顶部均相互连接。可提升该风扇支架的整体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风扇支架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旁侧并向内侧延伸的导向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板的长度为43至49mm。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壁底面设有若干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起间隔作用,以在所述顶壁与风扇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动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06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