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98829.7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7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晨;杨云飞;李一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朗松珂利(上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32 | 分类号: | H01H35/32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刘香兰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纹管 外壳组件 微动开关 六氟化硫气体 待测气体 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 补偿气体 密闭气室 连通 发生移动 密度降低 内部填充 轴向相对 固定端 密闭 填充 防护 室内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开关,包括外壳组件、波纹管、微动开关,其中,波纹管与微动开关设于所述外壳组件内部,波纹管与外壳组件之间形成密闭气室,波纹管一端为固定于外壳组件的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与微动开关沿波纹管的轴向相对设置;波纹管内部与待测气体连通且密闭气室内填充有补偿气体,或,波纹管内部填充有补偿气体且所述密闭气室与待测气体连通;当待测气体密度降低至设定值以下时,自由端发生移动用以驱动微动开关动作。本实用新型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开关防护等级高,结构简单精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设备状态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开关。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是利用六氟化硫气体作为灭弧介质和绝缘介质,电气设备将六氟化硫气体密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容器内的,在20℃时的额定压力下,它具有一定的密度值,在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的各种允许条件范围内,尽管六氟化硫气体的压力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六氟化硫气体的密度值始终不变。因为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绝缘和灭弧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六氟化硫气体的纯度和密度,所以,对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的监视显得特别重要。如果采用普通压力表来监视六氟化硫气体的泄漏,由于六氟化硫气体的压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那就会分不清是由于真正存在泄漏还是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六氟化硫气体的压力变化。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检测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的装置会配合有补偿气体,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常见的双波纹管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开关,测量腔11是由密闭的波纹管内腔构成,用于与待测气体六氟化硫连通。补偿腔13是由另一个波纹管的内腔构成,其填充有补偿气体。当温度升高(降低)时,补偿腔13内的气体压力升高(降低)和测量腔11内的气体压力同步升高(降低),测量腔11和补偿腔13的波纹管同时受到反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通过传动杆12连接,达到一种力的平衡效果。从而使当温度升高(降低)时,测量腔11的波纹管不发生位移,则不触发接点发生动作,达到温度补偿的目的。然而这种装置需要设置两个波纹管,且触发发生动作的微动开关需要设置在组成双波纹管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开关的壳体的外侧,其防水防尘的效果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开关,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开关,包括外壳组件、波纹管、微动开关,其中,波纹管与微动开关设于所述外壳组件内部,波纹管与外壳组件之间形成密闭气室,波纹管一端为固定于外壳组件的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与微动开关沿波纹管的轴向相对设置;波纹管内部与待测气体连通且密闭气室内填充有补偿气体,或,波纹管内部填充有补偿气体且所述密闭气室与待测气体连通;当待测气体密度降低至设定值以下时,自由端发生移动用以驱动微动开关动作。
进一步地,外壳组件包括端盖、壳体和测量管座,波纹管的固定端与测量管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与端盖以及壳体与测量管座之间焊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嘴,接嘴与测量管座连接并与波纹管内部连通,用于将外部的待测气体连通至波纹管内部。
进一步地,波纹管内部还装有限位部,限位部与测量管座固定连接,且限位部从固定端朝向自由端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固定端到微动开关的距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外壳组件内部的调节部,调节部可带动微动开关发生移动,用于调节微动开关与自由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调节部包括第一驱动体、第二驱动体和支架,其中,第一驱动体通过围绕自身进行周向运动带动第二驱动体沿第一驱动体的轴向进行移动;支架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固定不动地安装在外壳组件内部,第二部分别与第二驱动体和微动开关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体用于驱动第二部以相对第一部远离或靠近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于外壳组件内部的支撑板,第一部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朗松珂利(上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朗松珂利(上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8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