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8082.7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3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诺世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贺丽娟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东***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土壤修复装置 挥发 本实用新型 污染物 污染 加热 修复 微波发生器 二次加热 内腔结构 外壳结构 一步处理 排气管 蒸汽 微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有包括有外壳结构及内腔结构,本实用新型土壤修复装置设计简单,通过通入蒸汽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第一次加热,再通过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对土壤进行二次加热,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挥发,再通过排气管对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收集,进行下一步处理,使被污染的土壤得到修复,并且该装置能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充分加热,土壤中的污染物能充分挥发,使被污染的土壤得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污染土壤修复可以保障人类的食物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热脱附修复技术是经过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将污染土壤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使其所含的有机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TPH及多环芳烃类等物质)得以挥发或分离的过程。热脱附是将污染物从某一相转化为另一相的物理分离过程,通过控制热脱附系统的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目标污染物挥发。土壤热脱附技术工程化,广泛应用于高污染的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离位或原位修复,但是仍然存在设备价格昂贵、脱附时间过长、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土壤修复装置,该土壤修复装置可以快速均匀地加热污染土壤,热脱附效果好,且节能环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有外壳结构及内腔结构,外壳结构包括有外壳、入口门、排气管、风机。
内腔结构包括有内腔、微波发生器、排出管、内腔入口、内腔出口、排气孔、蒸汽管、出口门。
外壳及内腔均为空心结构,内腔安装于外壳内部,外壳设置有外壳入口及外壳出口,内腔设置有内腔入口及内腔出口;内腔入口与外壳入口固定连接,内腔出口与外壳出口固定连接,使内腔外部与外壳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烟道;内腔设置有若干个贯通的排气孔,通过排气孔使内腔内部与烟道连通;内腔外壁上还分布有若干微波发生器,若干微波发生器的微波管深入内腔内部;内腔出口与排出管固定连接,排出管上设置有蒸汽管;排出管上还设置有出口门,出口门用于开关排出管;蒸汽管位于内腔出口与出口门之间;
外壳顶部设置有入口门,入口门旋转安装于外壳顶部,入口门用于开关内腔入口;
外壳顶部还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一端贯穿外壳顶部并与烟道连通,排气管一端与风机连接;
外壳外壁还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的搅拌轴贯穿外壳及内腔,搅拌轴上安装有若干叶片,若干叶片安装在位于内腔内部的搅拌轴上。
土壤修复装置工作时,先关上出口门,将被污染的土壤从内腔入口倒入内腔内部,然后将入口门进行旋转,使入口门将内腔入口完全盖住,内腔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通过蒸汽管从内腔出口通入蒸汽,蒸汽进入内腔内部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第一次加热,然后启动若干微波发生器,干微波发生器通过微波管发出微波对被污染土壤进行第二次加热,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污染物在加热的过程挥发并随着蒸汽向上移动,经过内腔上若干个排气孔进入烟道,再由风机将挥发的污染物从排气管抽出烟道进行下一步处理,启动搅拌器,搅拌轴上的叶片能对内腔内部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翻动,使土壤能受热均匀,土壤中的污染物更容易挥发,处理完后将出口门打开,处理后的土壤就从内腔排出,进行下一步的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诺世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诺世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8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