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末端处理达标排放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6240.5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9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地址: | 24726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事故池 调节池 缓冲池 回流管 控制阀 连接管 达标排放 末端处理 本实用新型 污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末端处理达标排放的装置,包括第一事故池、调节池、第二事故池、A池、SBR池和缓冲池,所述第一事故池、调节池、第二事故池、A池、SBR池和缓冲池相互之间依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SBR池与缓冲池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SBR池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相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调节池连接,且回流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该设计操作简单,综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末端处理达标排放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污水处理过程中,缓冲池排水是通过滗水器排出,在实际运行当中,滗水器电动推杆或拍门垫子及排水管道如若出现故障,就有大量的污泥进入滗水器及排水管内,排水时跟随进入缓冲池,就会造成缓冲池内COD、悬浮物、浊度等超标而无法向外达标排放,对整个运行带来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水末端处理达标排放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末端处理达标排放的装置,包括第一事故池、调节池、第二事故池、A池、SBR池和缓冲池,所述第一事故池、调节池、第二事故池、A池、SBR池和缓冲池相互之间依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SBR池与缓冲池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SBR池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相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调节池连接,且回流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与SBR池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水质浊度传感器,且回流管与SBR池之间的连接管内设有感应探头,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浊度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型号为DN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第一控制阀前端设置水质浊度感应器,利用传感器的感应,能够准确且及时的感应到管道内水质的变化,从而在水质变化时,能够及时的将浑浊及悬浮物超标的水回收至调节池内,进行再处理,通过这一改造能有效的保证缓冲池内水质合格达标,该设计操作简单,综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质浊度传感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事故池、2-调节池、3-第二事故池、4-A池、5-SBR池、6-缓冲池、7-连接管、8-回流管、9-第二控制阀、10-第一控制阀、11-感应探头、12-水质浊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一种污水末端处理达标排放的装置,包括第一事故池1、调节池2、第二事故池3、A池4、SBR池5和缓冲池6,所述第一事故池1、调节池2、第二事故池3、A池4、SBR池5和缓冲池6相互之间依次通过连接管7连接,所述SBR池5与缓冲池6之间的连接管7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0,所述第一控制阀10与SBR池5之间的连接管7上设有相连通的回流管8,所述回流管8另一端与调节池2连接,且回流管8上设有第二控制阀8。
所述回流管型号为DN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62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污水需氧生物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羽绒行业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