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生态空间软体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6902.0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9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海;徐元;丁洁;黄恺;杨琪;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载 生态空间 软体排 混凝土底板 聚合材料 单元体 装配式 排体 上部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 上部结构 施工过程 形式结构 整体制作 上端 绑扎 轻质 绳索 预制 破损 装配 制作 | ||
装配式生态空间软体排包括:排体和压载,所述压载与排体上端连接,所述压载为单元体形式结构;其中,所述压载包括:绑扎绳索、混凝土底板、多分子聚合材料框架和T型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部框架结构整体制作,并以单元体形式装配至混凝土底板上,大大提高了生态空间软体排的制作效率。同时,采用多分子聚合材料,结构在预制和施工过程中不易破损、更轻质的上部结构材料也有利于结构自身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堤坝、河岸、河床底部或滩面等防冲刷工程的护底结构,具体涉及装配式生态空间软体排。
背景技术
生态空间软体排不仅能够为堤坝、河岸、河床底部或滩面起到防冲刷效果,而且能够减缓底层流速而使护底河床区域为微淤状态,重新恢复适合底栖生物的环境,结构空间可为鱼、蟹、虾等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但现有的生态空间软体排压载为单一混凝土结构,需要分顶板、四柱和底板分别制作,且各部件组装工艺十分复杂;同时单元体在吊起过程中因压载向中心聚拢,导致相邻压载顶板边缘易发生碰撞造成破损,限制了压载空间的高度,应用范围有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装配式生态空间软体排,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装配式生态空间软体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排体和压载,所述压载与排体上端连接,所述压载为单元体形式结构;
其中,所述压载包括:绑扎绳索、混凝土底板、多分子聚合材料框架和T型凹槽,所述绑扎绳索与混凝土底板内部连接,所述混凝土底板通过绑扎绳索与排体连接,所述T型凹槽设于混凝土底板上部,所述T型凹槽为两道平行的T型凹槽,所述多分子聚合材料框架通过T型凹槽与混凝土底板插入连接,所述多分子聚合材料框架为“冂”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排体包括:土工织物排布、加筋带和绑扎套环,所述加筋带与土工织物排布连接,所述绑扎套环与加筋带连接,所述绑扎套环与绑扎绳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厚度为10~20厘米,所述混凝土底板的边长为50~80厘米。
进一步,所述多分子聚合材料框架的壁厚为3~5毫米,所述多分子聚合材料框架的高度为25~50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部框架结构整体制作,并以单元体形式装配至混凝土底板上,大大提高了生态空间软体排的制作效率。同时,采用多分子聚合材料,结构在预制和施工过程中不易破损、更轻质的上部结构材料也有利于结构自身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元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排布加筋带与绑扎套环图。
附图标记:
排体100、土工织物排布110、加筋带120和绑扎套环130。
压载200、绑扎绳索210、混凝土底板220、多分子聚合材料框架230和T型凹槽2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元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排布的加筋带与绑扎套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6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加高的削顶半圆体沉箱构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稳固基塘的消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