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机外笼门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53923.0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0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得伏;周永杰;赖萃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逸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30 | 分类号: | B66B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框主体 笼门 配重块 滑轮 滑道 升降机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 外笼 门框 配重滑道 制作工艺 钢丝绳 弹片 防撞 钢丝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升降机外笼门框,包括门框主体,所述门框主体上设有笼门、滑轮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穿过所述滑轮并与所述笼门连接,所述门框主体上还设有:笼门滑道,横截面呈U形,与所述门框主体一体成型,所述笼门设置在所述笼门滑道上;配重滑道,横截面呈U形,设置在所述门框主体的外侧面上,其顶部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配重块撞击所述滑轮的防撞弹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笼门滑道与门框主体一体成型,制作工艺简单,还可有效增加门框主体的机械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升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机外笼门框。
背景技术
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在整体结构设计时,根据国内相关标准及运行使用安全考虑,需在运行的升降机周边围成一周防护围栏,围栏高度不小于 2m,防护围栏对应各吊笼门设有围栏门,围栏门也叫外笼门。
外笼门与吊笼门设有机械及电气护锁。当升降机运行时,外笼门禁止打开,避免人员进入到升降机运行区域。同时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底部的最下方安装有缓冲器,吊笼停止在最下部处地面存在一定高度。施工升降机吊笼在上下垂直运行时,随行电缆也同吊笼做垂直运行。随行电缆一般布置为电缆悬挂和电缆滑车两种型式。电缆悬挂主要应用在安装高度100米以内的高度。由于电缆自重过大,在电缆悬挂固定端容易拉断电缆,同时电缆悬挂空间大,在风及运行振动的影响下,电缆极易勾挂到运行通道中的各种物件,在吊笼运行速度>40m/min,电缆弯曲变形能力较弱,电缆排列不整齐,电缆容易过变形损伤。超过100米高度,采用电缆滑车型式。因动滑轮原理电缆自重仅为悬挂型式一半,加之滑车拽拉电缆,减少了电缆晃摆动,可以满足运行速度>40m/min以上的施工升降机,但是,由于电缆滑车通常采用利用标准节主弦杆作为滑道,滑车放置在吊笼的下部,吊笼下降在最低端时,吊笼与地面之间应留有滑车高度的空间。因此,采用电缆滑车型式时,需要留出滑车高度的空间,吊笼底板悬停在地面的高度约有1500mm,导致外笼门离地面高度从原本的1000mm上升为1500mm,与外笼门相连的上料坡高度及上料运输道路偏大,对于施工现场的布置要求及场地费用都相对电缆悬挂型式高,对于一些中小型工程(安装高度<100 米)基础费用所占比就较高。目前施工升降机设计高度大多在120米以上,但出厂的施工升降机随行电缆型式都是单一的,要么是电缆悬挂,要么是电缆滑车,同一外笼门无法同时满足这两款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这在施工升降机后续使用中,存在非常大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性问题。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125001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外笼门与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该组合式外笼门安装于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中,该组合式外笼门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门框和下门框以及将该上门框和该下门框上、下活动连接的连接组件;该上门门框能通过该连接组件与该下门框拼接成整体,还能通过该连接组件折叠于该下门框。适用于随行电缆为电缆悬挂和电缆滑车两种型式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但是,该升降机外笼的滑轨安装在门框的条形槽内,门框的强度低,且安装和制作都较为不便。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升降机外笼门框进行改进,使其方便制作、便于装配,同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升降机外笼门框存在的不便安装、制作和门框机械强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升降机外笼门框,包括门框主体,所述门框主体上设有笼门、滑轮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滑轮并与所述笼门连接,所述门框主体上还设有:
笼门滑道,横截面呈U形,与所述门框主体一体成型,所述笼门设置在所述笼门滑道上;
配重滑道,横截面呈U形,设置在所述门框主体的外侧面上,其顶部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配重块撞击所述滑轮的防撞弹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配重滑道的上部,所述防撞弹片穿设在所述配重滑道内,所述防撞弹片带有弯折,所述防撞弹片的下端与所述配重滑道的内壁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逸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逸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3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