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折叠作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52741.1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5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莹莹;梅莉;历非;王涛;李新石;许洪晓;程玉国;崔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莹莹 |
主分类号: | E06C1/393 | 分类号: | E06C1/393;E06C1/397;E06C7/18;E06C7/4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框架 前框架 后框架 折叠 铰接 本实用新型 作业平台 室内 铰接平台 施工领域 室内建筑 爬楼梯 折叠的 自由端 减小 进门 爬梯 电梯 携带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建筑施工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室内折叠作业平台。它包括后框架和前框架,后框架左右两端分别铰接后折叠框架,所述后折叠框架铰接前折叠框架,所述前框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折叠框架铰接,所述前框架的上部为缺口,在后框架上铰接平台,所述平台的自由端搭在前框架上;所述前框架上设有爬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够折叠的前折叠框架和后折叠框架,携带,运输时将前框架和后框架折到一起,整个体积就会大大减小,进门、进电梯、爬楼梯都会很方便,室内折叠作业时也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折叠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现在,建筑工地砌墙、抹灰、装修时每一个买了新房的家庭都要进行装修,住旧房的很多也要进行装修。室内层高一般在2.5米到3米,因此对于顶部较高部分需要通过梯子或架子等辅助设施进行操作,而目前的这种辅助设施体积比较大,不能折叠,上下楼、进出电梯或者进出门都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折叠、便于运输及携带的室内折叠作业平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室内折叠作业平台,其特征是,包括后框架和前框架,后框架左右两端分别铰接后折叠框架,所述后折叠框架铰接前折叠框架,所述前框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折叠框架铰接,所述前框架的上部为缺口,在后框架上铰接平台,所述平台的自由端搭在前框架上;所述前框架上设有爬梯。
所述平台前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前框架上设有横杆,所述凹槽与横杆配套。
所述横杆有两根,它们分别位于前框架的两端。
所述前框架两端设有横向的限位杆,所述爬梯的上端两侧设有长条形孔,所述限位杆位于长条形孔内;在限位杆的下方设有开口朝上的定位缺口,在长条形孔的下方设有定位杆,定位杆能进入定位缺口内。
所述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下端分别设有带脚刹的万向轮。
所述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下端分别设有底架,所述万向轮安装在底架上,所述底架与前框架或后框架之间的夹角大于90°,同时小于180°。
所述前框架的缺口处设有两扇门,两扇门之间设有锁扣。
在所述爬梯两侧的前框架上设有扶手栏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够折叠的前折叠框架和后折叠框架,携带,运输时将前框架和后框架折到一起,整个体积就会大大减小,进门、进电梯、爬楼梯都会很方便,室内折叠作业时也方便。
2、操作工工作时所在的平台位于由前框架、后框架、左右两侧的折叠框架组成的空间内,平台上方的空间受到了前框架、后框架和折叠框架的保护,使操作工人处于安全境地,攀爬梯子时还有扶手栏杆遮挡,所以攀爬、工作都很安全。
3、带脚刹的万向轮,一方面便于室内移动,一方面便于固定位置,防止工作过程中发生位移,所以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A向的平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前框架、后框架、前折叠框架、后折叠框架和底架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莹莹,未经杨莹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2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梯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高速动车组逃生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