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8644.7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4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温春云;刘聚涛;韩柳;张兰婷;胡芳;张洁;卢欣;万怡国;王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0;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33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 本实用新型 人工湿地 生态治理 出水口 曝气池 入水口 厌氧 连通 垂直流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有机物 组合型 臭味 蚊虫 消解 散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曝气池,其入水口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连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其入水口与曝气池的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型人工湿地形成了厌氧‑好养‑厌氧‑好养的不同区域,较传统单一的人工湿地提升了脱氮除磷及有机物消解能力,有效避免了易滋生蚊虫,散发臭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按照湿地中的水流方式,人工湿地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湿地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存在不能充分发挥填料和植物根系的作用、占地面积较大、水力负荷率较小,去污能力有限、易产生臭味和滋生蚊蝇等缺点。目前,表面流人工湿地已经广泛应用于处理、蓄积和净化暴雨径流,利用人工湿地控制面源污染,恢复和重建河流、湖泊湿地等各方面。与表面流人工湿地相比,水平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大,对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且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等优点,很少有恶臭和滋生蚊蝇现象,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由于氧气的传输能力有限,限制了脱氮效果。垂直流人工湿地兼有表面流湿地系统和潜流湿地系统的特性,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和较强的硝化能力,脱氮除磷的效果要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好,但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落干/淹水时间较长,控制相对复杂,易滋生蚊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系统,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去除部分污染物,同时可以避免产生的臭味影响周围环境,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进入垂直流人工湿地,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效果好的特点强化对氮磷的去除,同时考虑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溶解氧较低,不利于在后续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故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垂直流人工湿地之间增加跌水池自然曝气,以增加水中溶氧。组合型人工湿地形成了厌氧-好养-厌氧-好养的不同区域,较其他类型的人工湿地提升了脱氮除磷及有机物消解能力。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包括: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曝气池,其入水口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连通;
垂直流人工湿地,其入水口与曝气池的出水口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系统中,还包括:
格栅池;
厌氧池或调节池,其入水口与格栅池的出水口连通;
集水池,其入水口与厌氧池或调节池的出水口连通,其出水口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入水口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系统中,所述厌氧池包括:
池体,池体的入水口设置在池体的下部的侧壁上,池体的出水口设置在池体的上部的侧壁上;
上过滤板,其为环形,所述上过滤板的外圈与所述池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池体的出水口设置在上过滤板的上方;
下过滤板,其设置在所述上过滤板的下方,所述下过滤板的竖直投影与所述上过滤板的竖直投影重合,所述下过滤板的外圈与所述池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池体的入水口位于上过滤板和下过滤板之间,且靠近下过滤板;
弹性填料层,其设置在所述上过滤板和所述下过滤板之间,弹性填料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过滤板和下过滤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系统中,所述池体为长方体形,所述上过滤板和所述下过滤板均为方环形;
所述厌氧池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86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