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收发模块的极性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8933.9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3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杰;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江西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9 | 分类号: | H04B10/07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收发模块 极性检测系统 测试板 误码仪 输出 端口连接 金手指 图仪 电源 本实用新型 电信号接口 光发射组件 光接收组件 光信号接口 误码 电源接口 电源连接 发射端口 光分路器 收发模块 信号极性 信号连接 测试光 码型 供电 发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收发模块的极性检测系统,包括:第一、第二电源;一误码仪;一眼图仪;一测试板和安装在该板上的一待测试光收发模块。其中第一电源向误码仪和眼图仪供电提供的电压为220V,第二电源连接测试板的电源接口提供电压为3.3V,误码仪码型输出DATA+端口连接至眼图仪的电信号接口,误码仪的DATA‑端口连接至测试板的反向发射端口TX‑,光收发模块的输出的光信号连接至眼图仪的光信号接口。以及光收发模块的接收极性检测系统是在发射极性检测系统的基础上,仅增加一1X2光分路器。通过判断光收发模块金手指前端输入的电信号与光发射组件输出的光信号极性是否一致以及光接收组件接收到的光信号与输出至金手指的电信号极性是否一致,准确,易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收发模块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光收发模块的极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光收发模块是光纤通信系统中重要器件,当前大多数光模块传输数据采用的是NRZ(不归零)编码,用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0、1),数字信号由一系列矩形脉冲组成。工作时,模块内部发射端经由LDD(激光驱动器)驱动,输出一连串幅度变化的光信号,接收端感应到光信号之后经光电转换、放大,最终输出幅度变化的电信号。判断光收发模块的发射极性是否正确的依据是:模块金手指前端输入的电信号与光发射组件TOSA输出的光信号极性是否一致。同理,判断光收发模块的接收极性是否正确的依据则是:光接收组件ROSA接收到的光信号与输出至金手指的电信号极性是否一致。当前判断光收发模块的发射、接收极性是否正确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是:将待测光模块与标准合规模块进行对传,如果两者能正常通讯,则表示极性配置正确。但是,此种方法受限于不同误码仪对信号极性的要求差异、以及标准合规模块的极性不确定性等因素,这些常规的极性判断的方法不准确,容易造成失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准确的光收发模块的极性检测系统。
为达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收发模块的发射极性检测系统,包括:一误码仪;一眼图仪;一测试板和安装在该板上的一待测试光收发模块,误码仪码型输出DATA+端口连接至眼图仪的电信号接口,误码仪的 DATA-端口连接至测试板的反向发射端口TX-,光收发模块的输出的光信号连接至眼图仪的光信号接口。
提供一种光收发模块的接收极性检测系统,还包括一1X2光分路器,所述光收发模块的发射端口输出的光信号经过1X2光分路器分光后,一路光信号返回光收发模块的接收端口,另一路光信号输入至眼图仪的光信号接口。
还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向误码仪和眼图仪供电提供的电压为220V,第二电源连接测试板的电源接口提供电压为3.3V。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光收发模块的极性检测系统,仅仅通过判断光收发模块金手指前端输入的电信号与光发射组件输出的光信号极性是否一致以及光接收组件接收到的光信号与输出至金手指的电信号极性是否一致,准确,易行。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的发射极性检测系统原理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的收接极性检测系统原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的极性配置正确时的测试结果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的极性配置不正确时的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江西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江西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8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