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整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7529.1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8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黄雁宇;游进明;翟高华;高维福;陆安群;王安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海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奚兴邦;谢东 |
地址: | 22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限位 限位槽 气缸 自动上料机构 振动盘 整形 排料 整形模头 圆环 整形机构 整形气缸 本实用新型 活塞杆连接 工作台 交汇处 排料口 槽相 排出 配合 运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整形机构。该装置包括有工作台,工作台上开设有加工限位槽、排料限位槽,工作台上设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排料限位槽与加工限位槽呈T字形设置,位于第一气缸一侧的加工限位槽上开设有进料限位槽,位于排料限位槽与加工限位槽的交汇处正上方设有整形气缸,整形气缸活塞杆连接有整形模头,还设有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与进料限位槽对接。由于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的存在,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将待整形的圆环逐一运送到加工限位槽内,又由于第一气缸与加工限位槽相配合,将待整形的圆环固定在整形模头的正下方,便于整形模头整形,又由于第二气缸与排料限位槽相配合,将已整形的圆环从排料口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环整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整形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上料精准的振动上料装置的专利,该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855333.2,申请日为2015.10.29,授权公告号为CN205060712U,授权公告日为2016.03.02,该装置只是提供一个自动上料机构,不能整形圆环的圆度。
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圆环随处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设备越来越精密化,圆环的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圆环的整形装置包括锤子、与锤子配合的冲头以及工作台,操作人员将待整形的圆环固定在工作台上,再将冲头对准圆环的内圆,使用锤子将冲头打进圆环的内圆中,从而将待整形的圆环内圆整圆。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工艺方法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且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全自动整形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整形机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整形机构,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加工限位槽,位于加工限位槽一端的工作台上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沿加工限位槽长度方向运动,位于加工限位槽另一端的工作台上连接有排料限位槽,所述排料限位槽与加工限位槽呈T字形设置,位于第一气缸一侧的加工限位槽上开设有进料限位槽,位于排料限位槽一端的工作台上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沿排料限位槽长度方向运动,排料限位槽另一端为排料口,位于排料限位槽与加工限位槽的交汇处正上方设有整形气缸,整形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整形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连接有整形模头,呈棒状的整形模头轴线竖直向下设置,位于进料限位槽一侧的工作台旁设有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与进料限位槽进口对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启动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将待整形的圆环运送到进料限位槽内,随进料限位槽逐一进入加工限位槽内,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将待整形的圆环顶到排料限位槽与加工限位槽的交汇处,然后整形气缸工作,整形气缸活塞杆伸长的同时带动整形模头进入待整形圆环的内圆中,将圆环的内圆圆度整形的合乎标准,整形气缸活塞杆收缩,使整形模头脱离已整形的圆环,最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缩回,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将已整形的圆环从排料口顶出,同时将新的圆环顶到排料限位槽与加工限位槽的交汇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的存在,振动盘自动上料机构将待整形的圆环逐一运送到加工限位槽内,又由于第一气缸与加工限位槽相配合,将待整形的圆环固定在整形模头的正下方,便于整形模头整形,又由于第二气缸与排料限位槽相配合,将已整形的圆环从排料口排出。
所述加工限位槽内设有加工滑块,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与加工滑块连接。
所述排料限位槽内设有排料滑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与排料滑块连接。
所述加工限位槽侧壁上设有沿加工限位槽长度方向的凸条,加工滑块上设有滑槽,凸条与滑槽相配合,引导加工滑块沿加工限位槽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海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海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7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椭圆形换热管的管口复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整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