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利用秸秆智能生物热解碳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4211.X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0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24 | 分类号: | F23G5/24;F23G5/44;F23G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罐 烟气净化机 本实用新型 气管接头 碳化设备 回收管 排气管 排渣管 上表面 下表面 热解 气管 秸秆 二次利用 空气对流 冷却结构 设备运行 外壁顶部 一端设置 智能 进料管 冷风机 外壁 烟气 废渣 燃烧 回收 净化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利用秸秆智能生物热解碳化设备,包括碳化罐和冷风机,所述碳化罐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气管,且碳化罐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渣管,所述碳化罐的一侧外壁顶部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碳化罐的另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烟气净化机和气管,所述烟气净化机的上表面和排气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收管,所述气管远离碳化罐的一端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烟气净化机的下表面和气管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回收管。本实用新型中,设备能回收燃烧后的气体并净化实现烟气的二次利用,同时,设置的冷却结构可利用空气对流交换热对排渣管内的废渣进行降温,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结构新颖,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解碳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利用秸秆智能生物热解碳化设备。
背景技术
热解是一种传统的生产工艺,固体废物经过热解处理后不但可以得到便于储存和运输的燃料和化学产品,而且在高温条件下所得到的炭渣还会与物料中某些无机物与重金属成分构成硬而脆的惰性固态产物,使其后续的填埋处置作业可以更为安全和便利地进行,由于焚烧秸秆将造成的大气污染,而将秸秆进行热解碳化处理得到的产物较为环保,因此,热解碳化设备应用较为广泛,传统的热解碳化设备在使用时,烟气直接排放,利用效果不佳,同时,得到的废渣温度较高,直接传输与空气接触,内部的火星容易燃烧,降低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利用秸秆智能生物热解碳化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利用秸秆智能生物热解碳化设备,包括碳化罐和冷风机,所述碳化罐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气管,且碳化罐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渣管,所述碳化罐的一侧外壁顶部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上表面设置有入料斗,所述碳化罐的另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烟气净化机和气管,所述烟气净化机的上表面和排气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收管,所述气管远离碳化罐的一端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烟气净化机的下表面和气管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回收管,所述冷风机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鼓风管,所述鼓风管的上端设置有冷却套管,所述排渣管设置在冷却套管的内部,所述碳化罐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排烟室、干燥室、热分解室和燃烧室。
优选的,所述入料斗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气管和烟气净化机分别设置底部和顶部位置,且烟气净化机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接管口,两组所述接管口分别和第一回收管、第二回收管匹配。
优选的,所述冷风机设置在排渣管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冷风机的一侧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抽风管,且抽风管设置在气管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燃烧室设置在靠近排渣管的位置,所述气管和燃烧室的一侧壁贯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回收管和第二回收管传导燃烧后的气体,并通过设置的烟气净化机进行净化从而实现烟气的二次利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冷风机、抽风管、鼓风管和冷却套管构成一个冷却结构,利用空气对流交换热对排渣管内的废渣进行降温,避免废渣温度较高,直接传输与空气接触导致内部火星燃烧,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综上,设备能回收燃烧后的气体并净化实现烟气的二次利用,同时,设置的冷却结构可利用空气对流交换热对排渣管内的废渣进行降温,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结构新颖,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利用秸秆智能生物热解碳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利用秸秆智能生物热解碳化设备的剖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42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