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实现被吊重物旋转的组合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2906.4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3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淇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淇馨 |
主分类号: | B66C1/18 | 分类号: | B66C1/18;B66C13/08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031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具主体框架 起重小车 组合吊具 卷筒 吊耳 被吊重物 环形吊带 小车主体 电机 上部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 起吊过程 主梁连接 翻转 被吊物 内固定 行走轮 端板 上套 有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被吊重物旋转的组合吊具,包括吊具主体框架、吊耳、起重小车和环形吊带,端板将两根U型主梁连接成整体,构成吊具主体框架,在吊具主体框架上部中间位置固定有吊耳,在吊耳的两侧各有一个起重小车,每个起重小车设有4个行走轮,小车主体框架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一侧连接有卷筒,卷筒的两侧位于小车主体框架上固定有压辊,卷筒上套有环形吊带。本组合吊具能够实现被吊物体的平稳的旋转,在起吊过程中实现被吊物的翻转或旋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领域吊具,尤其涉及一种能实现被吊重物在起吊后旋转到所需位置状态的组合吊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一套机械设备会有很多的部件组成,其中有些部件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很大,单纯依靠人力是不能移动的,因此,就需要吊运设备协助完成大型部件的运输和装配。在机械的装配过程中,在很多的情况下,这些部件的原始摆放的位置状态与机械设备上该部件安装位置的状态并不相符,这就需要将该部件进行位置状态的改变,比如该部件需要旋转一定的角度,以便与安装位置状态一致,与其它部件保持正确的相互关系。一般的吊运设备和吊具是不能改变部件的原始摆放状态的,只能在部件保持原始状态下完成在空间上的移动,如果需要改变部件的原始状态,还需要其他的设备设施辅助或进行多次吊装,这样操作不仅会给部件带来损伤的隐患,同时也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在目前所使用的吊具多为专业吊具,对应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制造相应的吊梁、组合吊具等,在吊具的配置上采用电机实现吊点位置的调整,以适应物体的几何尺寸,在吊具的主体结构上采用多吊点设计,确保吊索垂直受力,该种类型吊具中,吊索垂直受力,受力比较均匀,起重吊运平稳。但这些吊具都不能改变被吊物体的位置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被吊物在起吊后不能实现旋转,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被吊物旋转,安全可靠的组合吊具。
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实现被吊重物旋转的组合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主体框架、吊耳、起重小车和环形吊带,两根U型开口相对的U型主梁的两端固定有端板,端板将两根U型主梁连接成整体,构成吊具主体框架,每根U型主梁的下端皆固定有主梁加强筋,在吊具主体框架上部中间位置固定有吊耳,在吊耳的两侧各有一个起重小车,每个起重小车设有4个行走轮,行走轮通过前后两个轮轴连接在小车主体框架的两侧,行走轮位于两根U型主梁的U型槽内,能够在U型槽内前后滑动,小车主体框架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一侧连接有卷筒,卷筒的两侧位于小车主体框架上固定有压辊,卷筒上套有环形吊带,环形吊带为封闭式扁平状。
所述吊耳的下端结构位于两根U型主梁的U型槽内,上端结构与U型主梁焊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吊耳的下端结构位于两根U型主梁的U型槽内的两侧焊接有吊耳主梁内加强筋,吊耳的两侧还焊接有吊耳加强板。
所述卷筒与环形吊带配合处的周圈设有防滚凸起。
所述防滚凸起为上窄下宽似梯形状并带有圆角的凸起。
所述卷筒于电机的另一侧探出有卷筒外伸轴,电机安装有减速器,减速器与卷筒外伸轴直联。
优点及效果
通过安装在起重小车上的电机及卷筒、压辊和环形吊带,能够实现被吊物体的平稳的旋转,在起吊过程中实现被吊物的翻转或旋转,改变现有吊具功能单一的缺憾,对利用机械装配或物料传送过程中需要改变物体状态、物料状态的作业,可以一次吊装就能达到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吊具整体三维结构图;
图2为起重小车主体三维结构卷筒侧视图;
图3为起重小车主体三维结构卷筒外伸轴侧视图;
图4为卷筒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淇馨,未经郑淇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2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