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柜式空调室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6609.3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6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柯靖;郝本华;耿宝寒;孙婷;成汝振;张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18 | 分类号: | F24H9/18;F24F13/00;F24F1/0007;F24F13/22;F24F13/30;F24F13/20;H05B3/02;F24H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刘长江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管孔 柜式空调室内机 室内换热器 电加热管 送风组件 翅片组 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 冷媒换热管 穿过 方向延伸 离心风机 出风口 进风量 有机壳 原有的 风阻 进风 竖直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该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机壳出风口的机壳、至少一个设置于机壳内的具有离心风机的送风组件、设置于机壳进风口与送风组件之间的进风口路上的室内换热器、以及至少一组电加热管。其中室内换热器包括冷媒换热管和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开设有多个插管孔的翅片组,冷媒换热管设置为穿过部分插管孔与翅片组固定连接。至少一组电加热管设置为穿过另一部分插管孔与翅片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室内换热器原有的插管孔来安装电加热管,不仅不占用额外的空间,还具有较大的进风面积,风阻较小,进而提高了送风组件的进风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仅通过压缩机制冷系统制热,普遍存在制热效率不高、达不到用户预期制热效果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为克服上述问题,在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覆盖电加热器来对进入机壳的环境空气进行辅助加热,但此种方法不仅会占用较多的机壳内部空间,使室内换热器或电加热器与风机的距离过近增大风阻,而且还会因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不能直接地进入风机内,造成热量的浪费。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一种制热效率高且不占用额外空间、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利用率高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制热效率高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由柜式空调室内机吹出的气流的流速更加均匀。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机壳出风口;
至少一个具有离心风机的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且所述叶轮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向一个所述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
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进风口与所述至少一个送风组件之间的进风口路上,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冷媒换热管和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开设有多个插管孔的翅片组,所述冷媒换热管设置为穿过部分所述插管孔与所述翅片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至少一组电加热管,设置为穿过另一部分所述插管孔与所述翅片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多个插管孔呈一列或多列均匀地分布。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组电加热管分别设置于与所述至少一个送风组件的的离心风机的风机进风口距离最近的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蜗壳包括共同限定出蜗壳风道的两个蜗壳侧壁和连接所述两个蜗壳侧壁的蜗壳周壁,其中每个所述蜗壳侧壁均开设有风机进风口;所述蜗壳周壁包括相对于所述叶轮外轮廓渐扩的蜗形区段和自所述蜗形区段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蜗舌区段和出口区段,所述蜗舌区段和所述出口区段之间形成该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出口区段朝向所述蜗舌区段的一侧;且
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进风口与所述蜗舌区段之间。
可选地,每个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
导风构件,限定有自所述风机出风口向背离所述叶轮的方向延伸的导流风道,用于将从所述风机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经所述机壳出风口导流输送至室内环境;其中
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区段位于其蜗舌区段的前侧;且
所述导流风道的前向侧壁和后向侧壁设置为分别沿前凸形曲线和后凸形曲线组延伸,所述导流风道的两个横向侧壁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前凸形曲线和后凸形曲线均为向后凸出的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6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