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大基坑双向逆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6174.2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3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曦;梁亚东;杨晗;谢承斌;秦涛;王怀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高兴云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护桩 底板 截水板 基坑 支撑 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 传统混凝土 结构稳定性 设备结构 施工过程 使用寿命 支撑部件 钢结构 可重复 内撑杆 泄水槽 冠梁 滑轨 气缸 拆除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深大基坑双向逆作结构,包括底板、截水板、围护桩、冠梁、内撑杆,所述底板后方设置有泄水槽,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所述围护桩,所述围护桩一侧设置有所述截水板,所述截水板后方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下方设置有气缸,所述支撑块靠近所述围护桩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撑块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滑轨。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稳定性更强,施工过程中设备结构更加稳定,有效提高施工工作速度,使用钢结构代替传统混凝土支撑部件,安装和拆除更加简便,实用性更强,设备可重复利用,使用寿命更长,性价比更高,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坑支撑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深大基坑双向逆作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带动了建筑业的高速运转,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用地的有限,人们不断往地下拓展,基坑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猛烈的发展。传统的基坑工程在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受到限制,逆作法就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有关逆作法的分析和研究也备受关注。在地下结构中,节点的设计和施工是整体的关键部分之一。框架节点连接着各个杆件结构,节点的受力变化将会导致各个构件的变化,传统基坑双向逆作结构主要是使用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结构体积较大,实用性较低,建筑过程中对于节点的位置限制较大,承重能力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深大基坑双向逆作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新型铬钢材料代替传统混凝土结构,安装更加便捷,实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深大基坑双向逆作结构,包括底板、截水板、围护桩、冠梁、内撑杆,所述底板后方设置有泄水槽,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所述围护桩,所述围护桩一侧设置有所述截水板,所述截水板后方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下方设置有气缸,所述支撑块靠近所述围护桩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撑块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滑轨,所述围护桩上方设置有所述冠梁,所述冠梁前方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下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下方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上设置有契合板,所述截水板上方的所述围护桩上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内侧设置有所述内撑杆,所述内撑杆远离所述端盖的一侧设置有转轴。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围护桩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截水板与所述围护桩通过焊接相连,所述截水板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围护桩形状为长方形。
如此设置,使用所述底板支撑所述围护桩,保证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截水板与所述支撑块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撑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块形状为长方形。
如此设置,通过所述截水板将外界地下水与设备内部隔绝,保证设备内部结构的防锈能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固定板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滑轨与所述支撑块通过滑动连接,所述滑轨与所述固定板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固定板形状为长方形,所述滑轨形状为长方形。
如此设置,将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滑轨内部,通过所述滑轨带动所述支撑块滑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围护桩与所述冠梁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冠梁与所述防护板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冠梁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防护板形状为长方形。
如此设置,利用所述冠梁的支撑能力,增加所述围护桩的密闭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支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顶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顶板形状为长方形。
如此设置,通过所述支架支撑所述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将所述冠梁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6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